返回首页

第二部分部门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教务处 管理制度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0-05-05 17:08

1、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行为规范,是教师从事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工作准则和操作规范。为了使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正常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教学计划
   1、开学第一周,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应具有如下五项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2)教材基本结构分析;(3)教学目标;(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5)教学进度安排。
   3、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详细进度安排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各年级各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制订好学期教学计划。
   (2)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集体研讨,统一教学进度;书写教学设计时要按照教学设计格式书写教学进度表、学期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设计。
   (3)教学计划要具有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要能引领师生的教学活动有秩序地开展。
   二、教学设计
   1、备课
   个人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掌握教材系统、重点难点和双基内容,确定课时教学三维目标,对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补充、加工、整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教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并提供有利的学习工具,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教学设备。
   2、设计并书写教案
   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的授课计划,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三个统一:基础知识和发展智能的统一、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的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
   (1)教案内容包括课题、课时、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教学步骤、内容、方法和设计意图、师生活动、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
   (2)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结构,反映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
   3、课前复备
   教师在上课前,要规范自己即将进行的教学行为。课前再思:上课前教师要再次思考,自己已经设计好的教案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有利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是否还要改进教学设想,教具、学具是否准备齐全。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设计,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三、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内按课表上课,上足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做到:
  1、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2、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应自始至终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3、教学内容准确。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点、德育的渗透点,把教材和课程资源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表达清楚,使学生乐学、学会、会用。
  4、恰当使用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应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3)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4)讲练时间安排得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新旧知识衔接自然,教学环节转换流畅,重视教学反馈和教学调控。
   (5)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教师要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展现教学智慧。
 (7)鼓励教师坚持教学创新,教学风格个性化。
  5、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准私自调课或挪作它用。
   (2)准时候课,上课预铃响后教师必须到教室候课,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及精神面貌,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
   (3)到实验室、专用教室上课,要组织好学生站队,安静、整齐地在铃响前到达教室,低年级学生要由上课教师引领去上课。
   (4)上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上课!”。学生迅速起立,高声问好“老师好!”。教师向学生鞠躬,同时问好“同学们好!”“请坐!”然后开始上课。
   (5)教师要仪表大方,举止典雅,衣着整洁得体;上课时不接、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中途离开教室;无特殊情况不坐着授课,不提前下课,不压堂;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6)课堂语言标准规范,简洁生动,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7)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不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孤立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要注意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的读、坐、写的姿势,注重“三姿”的良好习惯培养。
   (9)要讲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辅导和作业
   1、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对他们的辅导不得放弃、草率、粗暴。
   (2)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载。
   (3)辅导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自习课教师可进班个别辅导,自习课一般不讲授新课和集体辅导。
   (4)必须耐心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辅导。利用课内课外的各种机会对学生加强辅导,对学生的辅导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辅导分知识点的辅导和知识系统的辅导,辅导形式要多样化,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
   (5)要定期进行家访。为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要进行家访,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时间安排等具体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积极进行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作业内容要适当,难度要适中,批改要及时,对学生错的部分要有圈点。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根据学科特点可以采用口头、书面、阅读、思考、实验、制作、测量、搜集、调查等形式。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设计科学,选题精当,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体现梯度,要重视系统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作业总量要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应给予科学的控制。
   (3)凡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教师先做一遍,然后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
   (4)要求学生要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的书写要求统一、明确、具体,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规范,做到书写端正。对无故缺交者要及时要求其补做,对抄袭者要批评教育,对做错者督促及时订正,但严禁以罚抄作业为手段惩罚学生。
   (5)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批改工整,评分客观,评语实事求是,不允许错批。作业中的错误要提示学生及时订正。
   (6)教师应准备“作业批改札记本”。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应随时摘记,及时讲评,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弥补讲课过程中的不足。
   五、听课和评课
  1、听课教师不得迟到、早退,要认真听讲,要记好教学过程,写好听课建议。
  2、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教学主管部门领导每学期听课要达到40节以上,要全面了解教师真实教学的情况,对所听的课要点评,要提出改进的意见。
  4、听课后要参与评课。评课时,每位教师既肯定优点,又要说出不足。评课时切忌走过场或一边倒,并认真作好记录。
  六、教学反思
  1、课后反思
   (1)反思要及时,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总结,主要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失误的环节、教学感受、成功做法及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困惑等。
   (2)要把自己上每一节课后的体会记录在个人教案的“课后反思”栏中。
   (3)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可以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要寻找和思考理论支持,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
   (4)反思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5)反思可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
  2、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教学的心得体会,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学期至少写出1-2篇教学反思。
  3、教务处在检查教师的备课时要重点看教师的课后反思,并定期反馈检查结果。
   七、校本教研
  1、坚持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做到“五定一交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定作业量、交流教学体会。
  2、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记录。做到统一授课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基本作业,统一检测试题。
  3、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进行2次以上的研究活动,每次研究活动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进行,并作好相关记录。
  4、教师个人每周都必须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5、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通过网上教研活动,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促进发展。
   八、考试与评价
  1、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易要适当,不出偏题、怪题,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教师要通过作业、提问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单元教学结束,可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
  3、期中、期末检测的命题,除市统一检测外,一般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出卷和进行试卷审定。出卷者命题前必须明确命题范围和了解学生情况。命题要科学,要重视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
  4、考务工作。组织考试要切实做到规章制度严密,组织措施严格;考风考纪严明,工作作风严肃;考前的命题、制卷以及运送、保管要严格保密;安排考场及编排考号要科学;精心选配监考教师;考试过程中要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认真监考,杜绝各种形式的考试作弊现象。
  5、认真做好评卷和质量分析。期中、期末考试,学科组进行流水评卷,及时做好成绩记录、统计和质量分析,自觉遵守评卷纪律。评阅试卷要遵循评分标准,做到准确细致、客观公正。登统工作应严谨,上报数据必须准确无误。
  6、教师要做好试卷讲评,帮助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7、考试检测之后,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找出得分和失分的原因,拟定改进措施。
  8、要加强对考试改革的研究。要加强对考试内容、形式、方法、记分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9、要加强考试题库建设,每学年进行一次考试试题征集工作。
       10、认真填写学生评价手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认真填写学生评价手册各栏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填写错误要及时改正并在修改处签字注明。
   九、业务学习
  1、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下: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及相关培训教程;(2)各学科课程标准;(3)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4)各学科教材;(5)教育教学理论;(6)有关经验文章等等。
  2、教师个人要认真学习与业务相关的知识,要做好个人业务学习笔记。
  3、提倡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加强政治、业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十、“教学常规”的检查监督和考核
        1、本“教学常规”由中、小学教务处负责落实、检查和考评。
  2、检查和考评形式有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听课、问卷调查、访问等。考查过程要做到严格、公正、公开,并接受全体师生和家长监督。教务处对考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和复查。
  3、通过听课、评课、研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学管理。教师的听、评课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检查。
  4、通过推门课、观摩课、校本教研、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学生问卷调查、教学监控系统抽查课堂教学情况等形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教案的检查,备课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并签字;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做好记录。
  6、教务处具体负责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7、教务处组织各项评比和竞赛(如说课、板书设计、课件制作、教具制作、教学设计比赛等),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2、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见学校文件)
3、小学学籍管理条例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小学学籍管理制度》,有关入学、转学、休学、复学、毕业等事宜的处理,由主管校长审核、校长审批、教务处具体操作。在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新的规定之前,依此条例办理。
   第二条学籍管理由教务处指定专人负责,设立学籍档案,严格管理,妥善保存,并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二入学
   第三条新生入学按市教育局当年的规定办理,入校后要进行测试,按成绩平行分班,合理配备师资力量,分班名单公布后,任何人不得自行调班。
   第四条新生入校后,教务处在开学一个月内,建立新生学籍和学生名册并存档。
   三转学
   第五条转入的学生,须持本市户口、转学证明、学籍材料,并经学校同意入学后,根据年级各班实际情况,合理分班。
   四休学
   第六条一学期内连续请病假时间超过上课总时数的二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课者,方可申请休学。本人要提交申请,并有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书,经学校查证属实后,准其休学,并发给休学证明书。
   第七条学生休学原则上以一学年为限,学生休学期间,学籍仍然保留,不得到其他学校就读。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提前半个月办理延期休学手续,经学校批准后,可继续休学,但是休学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五复学
   第八条学生休学期满后,本人申请并有医院康复证明书,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方可复学,复学时应编入休学时的年级学习。
   第九条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动员复学并向校长报告,由学校配合政府依法促其复学,并坚持学满规定年限。
   六毕业
   第十条针对我校九年一贯制的实际情况,六年级学习结束后,选择在我校就读中学的学生,顺利升学,不发给毕业证书;选择到其他中学就读的学生,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4、中学学籍管理条例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条例。
   一、入学
   第一条教务处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建立学生名册和学籍,并报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存档。
   二、转学
   第二条转入我校的学生,须由原就读学校出具“转学证明”,学校审核,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入学。
   第三条转出的学生,须由学生及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签字,经学校批准,到教务处办理转学手续。
   三、休学、复学
   第四条学生因伤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可以休学。因伤病休学,须由学生本人向学校提出书面休学申请,提交县区(含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学校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发给休学证明。
   第五条学生休学期限一般为1学年。休学期满复学,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即可复学。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提前半个月办理延期休学手续,经学校批准后,可继续休学,但是休学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四、寄读、借读
   第六条到本校寄读的外地学生,经学校批准,班主任须持相关手续或证明到教务处登记。
   第七条我校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须到其他学校就读的,经学校批准,班主任须持学生申请等相关手续或证明到教务处登记。
   五、毕业
   第八条初中应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者,由学校报请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发给毕业证书。学习期满,但未取得毕业资格者,发给结业或肄业证书。
   六、管理
   第九条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教务处随时进行学籍档案管理,每月清查一次学籍变动情况和学生出席情况,班主任于每月第一天工作日向教务处报告班级学籍数和学生出席情况;每学期统计整理一次学籍档案,并接受检查。
5、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务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授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上课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教师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使学生学有收获。
   (5)教务处要加强对校本课的管理,坚持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重视总结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并要努力探索适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6、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一、实验教学计划
   1、学科教研组和各科教师对实验教学必须制订学期实验教学计划,计划应交教务处与实验室各一份;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实验室安排计划,做好配合工作。
   2、实验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目的、需用器材和实验步骤等内容。并对各种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作出安排。计划中还应包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
   二、实验教学准备
 1、对教师的要求:认真备课、备实验。填写好《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于三天前,学生分组实验于一周前交实验室。试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实验作好防范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还需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
   2、对实验室的要求:在本学期实验总体安排基础上,按《实验通知单》安排好实验室,将需用仪器、辅助材料及安全防范器材准备妥当,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三、演示实验要求
   1、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2、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研讨,揭示现象的本质。
   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
   四、学生分组实验要求
   1、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进行操作。
   2、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实验,教师应先作示范。装置复杂,难度大的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分步完成。
   3、实验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本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4、在实验课上,教师和实验员应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问题,在实验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5、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项目,做好实验记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考查制度
   1、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2、进行学生实验能力和技能的考查,着重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力求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良好实验习惯,技能水平具体化、外显化。
   3、学校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开放,在教师和实验员指导下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4、学校和学科教研组要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对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实验、改进仪器、自制教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诸多内容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7、教材、教辅征订工作管理规定   (1)本规定中的教材是指教科书、图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等图书;教辅材料是指教学辅导资料、学具、音像制品和电子软件等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材料。
   (2)教材、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由主管校长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统筹计划,经校长审批,教务处主任具体负责。
   (3)教材的选用由教务处根据《教学用书目录》确定用书种类;教辅资料的征订本着“学习需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教务处征求各科任教师的意见,提供备选书目,确定使用种类,经主管校长审阅,校长批准,由学校统一组织采购。严禁在上述征订程序以外私自向学生推销任何书籍资料。
   (4)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物价局确定的标准收费,不得加码和搭车收费,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教材费用在学期初,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收取。任何人不得将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工作与经济利益挂钩,坚决杜绝收受回扣或礼金。教辅资料的征订费用,由班主任收取后上交教务处。
   (5)教材发放范围:发给有课程的学生、任课教师、辅导教师、实验室负责辅导该门课程实验的实验员。
   (6)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校可以为学科教师配发多种版本的教材,以供教学参考;教师可以向学校提供教辅材料优秀书目,由学校统一采购。
   (7)学生使用的工具书一律由学生本人自行购置,教师不得组织和参与买卖活动。
   (8)教务处负责宣传贯彻《管理规定》,学校师德考核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和监控工作,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把关,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8、教学档案管理规定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学校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在日后学校教学工作中有一定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材料等。它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为了加强我校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为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1、教务处指派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类、装订、移交及保管工作。教学档案保管要做到完整、准确、系统、规范。要设置专用档案资料柜,确保材料集中、妥善、安全。
  2、教务处负责管理如下档案材料:
   (1)文件类:包括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教学工作文件材料;学校及学校各部门颁发的有关教学工作文件材料;教务处代学校制定的文件材料;教务处编发的文件材料。定期装订,长期保存。
   (2)学籍类:学生学籍移动的有关申请、批件、通知等原始材料,包括学生休学、复学、转学等,定期装订,永久保存。
   (3)教学类:包括每学期各班总课程表、教学校历、教学进程表、考试及考查课程安排表、各学科教学计划、教研记录、考试安排表、试卷分析、成绩统计、阶段总结、教研成果等教学文本材料。定期装订,长期保存。
   (4)考试类:包括每学期所有考试学科试卷,学生原始成绩单。学生考卷分阶段打捆,保存3年。学生原始成绩单每学期分班装订,教务处长期保存。
   (5)综合类:包括教务处印发的教学通报、通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调研报告、会议记录等有关教学档案材料。定期装订,长期保存。
        3、装订或包封的档案材料,要标题明确,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目录。需要向学校移交的有关档案材料,由教务处、办公室负责按要求装订或包封,及时上交。
9、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管理守则
   ①实验员要做好仪器的登记造册、分类编号、定位安放,对消耗、损坏的仪器要及时记载,注明原因和处理办法。
   ②实验员要参加有关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工作。
   ③要严格按照实验通知单准备好仪器,协助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辅导学生实验。
   ④要认真做好仪器的验收、下发、回收及保养和维修常见故障,加强安全保卫。
   ⑤实验员要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情况的记载,对各种资料要装订成册,归类保管。每学期结束,将实验室仪器设备清点核对。
   (2)实验室守则
   ①实验室内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②学生在实验前,要先做好课前准备,进入实验室时要有秩序,按指定座位就座。
   ③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实验步骤。
   ④实验开始时,学生应先查点仪器、药品是否齐全,不得随意调换。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⑤实验必须按步骤进行,并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课后及时写好实验报告。
   ⑥实验时,要爱护仪器,节省药品,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丢失的仪器,必须赔偿。
   ⑦实验结束,要将仪器清洗整理,保持室内整洁、老师宣布合格后才能离开。
   ⑧本守则在每学期第一次实验前,向学生宣讲。
   (3)损坏赔偿制度
   ①如因教师操作不规范或因旁人玩弄损坏实验室仪器,要按价、按情赔偿。
   ②学生实验如有因违反操作规则,损坏实验仪器,要按价、按情赔偿。对把实验器材带出实验室的,要追查归还,加倍赔偿,并对该生进行思想教育。
   (4)安全防护制度
   ①做好电的安全防护工作,电源要有保险器,工作后要切断电源。
   ②对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要设有危险品柜;危险品由专人保管负责,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③实验室备有灭火器、砂、棉毯等防火用具。
   ④每天工作后关好门、窗,做好防护工作。
   (5)实验室仪器借还制度
   ①仪器一般不借出仪器室,如本校教师需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可提供方便,但必须办妥手续。
   ②校外人员概不借用,特殊情况需经校长批条方可借用。
   ③在借用和归还仪器时,均作好仪器的检验工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6)学生实验守则
   ①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了解仪器设备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②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教师指导。实验室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杂物,不准喧哗打闹。
   ③要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中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和故障不得自行处置。
   ④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发生事故时应保持镇静,迅速切断电源,立即报告教师,服从统一指挥。
   ⑤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设备,如数清点复位,清洁器具,打扫卫生,关水断电,经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去。不得把实验室物品带出实验室。
   ⑥损坏仪器设备和物品应主动说明原因和接受调查。凡属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和物品损坏,当事人须作出书面检讨并照章赔偿。
10、专用教室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用教室(包括音乐、舞蹈、电子琴、古筝、管乐教室)管理,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提高其有效使用率,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订本制度。
   (1)教务处负责专用教室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总务处负责专用教室器材的添置、更新、维修等。
   (2)教务处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每一个专用教室配备一名负责人。专用教室负责人全面负责专用教室及器材的使用管理、卫生清洁、器材的维修更新申报,做到使用合理、管理到位,保持卫生清洁,各种器材摆放整齐,更新维修及时。
   (3)教务处制定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各功能室悬挂使用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对功能室进行使用和管理。
   (4)所有使用专用教室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不随意动用或损坏功能室的器材,不破坏室内卫生,否则将追究任课教师责任。
   (5)各专用教室负责人在每一次使用后应及时与使用者一起检查专用教室的使用、卫生情况,如发现器材有丢失或损坏的,应责令使用者找出相关责任人予以赔偿。
   (6)教务处不定期对各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其负责人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应上报学校。
   (7)各专用教室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发现器材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其负责人有权责令相关教师进行赔偿。
   (8)各专用教室的器材如属正常使用损坏的,其负责人应及时上报教务处,再针对损坏的情况及时组织维修或更新。
   (9)如因负责人没有及时上报器材的缺失和损坏情况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有权对该负责人作出相应的处罚。
   (10)教务处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对负责人进行批评,并责令整改;如因管理不善给学校造成损失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