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凝匠心,异构绽雯华
作者:崔睿兮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10-20 09:47
我校历史学科组于10月15日开展了以“中国同盟会”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赵赫垚、李冉两位教师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研讨课。
赵赫垚老师以孙中山先生从“医人”到“医国”的思想转变为切入点,将个人奋斗与时代洪流巧妙进行了链接。他利用时间轴清晰梳理了从兴中会建立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程,并结合地图展示了革命活动的空间分布,引导学生构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星火到燎原的时空框架,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连续性。他带领学生们客观的分析了孙中山思想转变的深层原因、早期革命活动的意义及所遇挫折。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复杂性,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观点,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李冉老师以近代史的两个辛亥年作为导入,制造悬念,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置于承前启后的历史坐标中,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后续讲解革命与旧式农民起义的区别埋下伏笔。她结合地图标注相关活动区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连续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孙中山早年思想转变的原因、三民主义的内容与局限性、革命志士奋斗的历史作用等进行客观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后,历史教研组组长董洪静老师带领历史组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严谨,立意高远。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实证精神。让历史课堂不再是史实的简单罗列,“家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大家均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真 实变化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