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立体农场”筑梦记

五年级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活动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7-03 15:54

本学期,五年级学生以校园温室大棚为实践基地,成功完成“立体农场”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该项目从科学课堂延伸至真实场景,通过跨学科协作深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科学问题,点燃创新火种  

项目源于科学课《立体小菜园》的知识启发。当学生了解到立体农业“少用地多生产”的优势后,主动提出驱动性问题:“能否在校园温室设计小型立体农场?”这一源于科学认知的真实问题,成为项目启动的核心引擎。



校领导在了解到这一想法后,高度关注,召集不同学科的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并与管理温室的老师们取得联系,获得大力的支持。随之,有意愿的学生们迅速加入,组建了项目式学习的学生团队。



二、跨学科协作,赋能科学探索

在教师团队指导下,团队成员展开系统性探究。

(一)实地勘测

成员们化身“环境勘测员”,测量大棚空间数据(占地面积、高度),分析温度、湿度、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结束后,成员们在微机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和秘塔等AI查询手段,根据学习单的指引,查询到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立体种植的优势以及各种创意种植结构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立体农场结构设计。汇总后,经过初步考察合理性,留下5个设计。







(三)项目分组

为明确设计是否适用于温室,团队中的主设计成员咨询了管理员孙老师,她建议我们明确产品的功能性,并兼顾创新性,选择大棚中没有的立体结构或植物品种。



深入交流后,我们调整为6个小组,分别是:可旋转多肉扦插盘、环保创意花盆、(缸式自循环)鱼菜共生系统、平菇种植箱、可移动多肉架和蔬菜种植架。



(四)绘制图纸

六组成员多角度进行考虑绘制图纸,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每个小组都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



(五)实践阶段

随之,各小组即刻采购花苗、菜种和花架材料等所需用品。有的小组选择定制半成品,利用精准的测量和组装技巧,将各个部件完美组合;有的小组直接动手制作,从挑选材料到切割PVC管、焊接,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













(六)成果展示

作品制作完成后,我们随即完成种植,至此,所有的“小立体农场”都在温室大棚中有了一席之地。





三、科学思维,贯穿问题解决全程

虽已完成展示,可我们的项目之旅并没有结束。团队成员持续运用科学方法优化成果: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定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调整养护策略,培养实证研究意识;当鱼菜共生系统的竹筒因浸泡发霉时,小组立即启动材料实验,通过对比分析选定矿泉水瓶和PVC管材替换,实现系统升级;近期,团队成员又为自己的作品设计了简介海报。







四、项目成果与素养双丰收

目前,6组立体农场装置已在温室投入运行。学生不仅收获了节水率达70%的鱼菜共生系统等实物成果,更在跨学科实践中锤炼核心能力。

“科学在泥土里生根,创新在阳光下生长。”该项目印证了以真实问题驱动的跨学科学习,能有效激活学生科学素养,让知识在实践中焕发生命力。未来,我们还会坚持以温室大棚的需求为导向,持续维护并优化我们的作品!我们相信,通过努力,立体农场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