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寻踪 绘“植”成册
四年级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活动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科融合创新,我校四年级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心打造《“绿”意寻踪・绘“植”成册》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活动。该活动整合语文、科学、美术多学科资源,通过沉浸式、探究式学习,引领学生探索绿色生态奥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融合与能力提升。
一、立足生活实际,锚定课程起点
在万物生长的时节,校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娇艳欲滴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四年级的孩子们穿梭其间,满是好奇与疑问“为什么世界被绿色填满?没有种子,我们能不能让生命的绿意延续?要是能把探索的过程、有趣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做成手册,不就能永远留住这些绿色奇迹了?”
四年组教师团队敏锐捕捉到孩子们对绿色植物的好奇,深耕新课标理念,开启了这场以“绿”为纽带的跨学科探索之旅。

二、强化课程设计,构建融合框架
四年组的教师团队在教导处副主任王淼和王雪凡、刘美彤两位教研组长悉心指导下,迅速组建了跨学科教研小组。小组成员反复研读新课标,紧扣语文、科学、美术学科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围绕《“绿”意寻踪・绘“植”成册》这一主题及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团队分析各学科在生态教育方面的契合点,初步拟定了课程开展方案。随后,基于语文培养语言表达与审美素养、科学注重实践探究与知识建构、美术强调创意表达与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素养目标、具体内容与整体框架,确保学科间既各展所长,又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元的生态学习体验。

三、推进协同育人,展现实践成效
为助力学生全方位探索绿色生态,课程围绕感受绿色、探究绿色、创造绿色三个层面展开学习,通过语文、科学、美术三门学科的协同教学,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与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语文:以文绘绿,培养审美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王靖怡老师以艾青的经典诗作《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王老师深情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意盎然的绿色世界。随后,组织学生开展精读活动,一起赏析诗中那些精妙绝伦的绿色意象,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绿色的独特描绘与浓烈情感。

赏析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并分享感悟。接着,布置撰写绿植观察日记的任务,鼓励学生走进校园、社区及家中阳台,细致观察绿植,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态特征,以及观察感悟,用文字捕捉自然之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素养。

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看到教室里的那株绿萝又长出了新的藤蔓,嫩绿的叶子像一只只小手掌,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律动。通过这样的文字记录,学生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更在观察与表达中加深了对绿色植物的情感认知。

(二)科学:以研探绿,培育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依托教材《用根、茎、叶繁殖》内容,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场景拓展至学校温室基地。学生们在杨玉彤老师的引导下,俯身观察植物根系的盘根错节,触摸茎秆的纹理脉络,对比叶片的形状质地,探索根、茎、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奥秘。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命生长的神奇,课堂开展了分根、扦插、叶插等植物繁殖实践活动。学生们亲手挑选健康的植物枝条或叶片,学习分根、扦插和叶插的方法与技巧,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植入花盆、埋进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杨老师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植物繁殖的科学知识。




课后,学生们在家庭阳台或班级植物角设立 “专属种植区”,用科学记录本撰写 “绿植生长手册”。在观察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生长规律,更将科学观察与语文表达深度结合。一位同学在扦插薄荷的记录中写道:第5天,嫩红的芽尖像小火箭冲破土壤,绒毛般的叶片上挂着露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这是我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生命爆破”。这种融合了科学数据与文学表达的记录方式,成为跨学科学习的生动注脚。

(三)美术:以笔创绿,激发艺术想象

美术课上,王含斯老师依托第17课《理想的小天地》,以“植物一角”为创作主题,融合语文诗意与科学知识。课程以奇幻动画视频开场,普通植物瞬间巨化,人类变得渺小,强烈的视觉冲击瞬间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王老师展示多幅精美图片与艺术作品后,学生分组赏析,围绕作品中植物的布局构思、形态勾勒与色彩搭配展开讨论,不仅分享对植物角的创意想象,还结合植物特性,探讨如何用画笔呈现独特的“植物世界”。



明确思路后,王老师讲解绘画技巧,学生将科学课上学到的植物结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使植物的形态更加生动逼真;同时,借助语文课堂积累的语言和想象力,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故事性。通过美术创作,学生不仅提升了艺术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更将对绿色生态的理解与热爱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四、深化教学反思,推动持续发展
在整个跨学科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课程从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好奇与疑问出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语文感受绿色的诗意之美,通过科学探究绿色的生命奥秘,通过美术创造绿色的奇幻世界,不仅在知识层面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与拓展,更在能力与素养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认知重构,学生将语文课的观察描写技巧、科学课的植物繁殖知识、美术课的形态绘色技法融合应用,完成《植物成长手册》跨学科作品。








课程结束后,我们通过组织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活动等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学生们表示非常喜欢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也更加关注身边的绿色植物,建立了对绿色植物较为系统的认知,发展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未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跨学科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实施方法,与学生们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绿色生态的世界里探寻更多的奥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绿色生态的探索者与创造者!让教育在多学科的滋养下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