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同课科学防护,异构妙解损伤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6-18 11:11

本次教研活动以 “降低四年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率,提升教师应急处理能力” 为核心目标,甄稀茗、朱玉全两位老师重点聚焦四年级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处理方法。结合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全要求,明确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构建“预防-处理-反思”一体化的教研体系。



课前,严格检查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热身活动,如在篮球教学前加入手腕、脚踝关节专项热身,在田径教学前进行动态拉伸。同时,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避免因难度过大导致损伤。此外,将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融入技能教学,如在教授前滚翻动作时,强调低头、含胸、团身的重要性,以及错误动作可能引发的颈部、背部损伤风险。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对体育运动损伤的认知明显提高,90% 以上的学生能够说出至少 3 种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在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学生主动进行热身、规范动作的意识增强,有效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的安全教学意识和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能够熟练运用教研成果优化教学流程。初步形成了一套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校本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案例集、急救操作视频等,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规范化和特色化发展。







此次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教研活动,为体育教学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后续教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预防与处理机制,加强多方合作,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体育运动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