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话底蕴,思想碰撞启新智
我校历史学科组于6月11日开展了以“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中,赵赫垚、孙婕两位年轻教师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的研讨课。
赵赫垚老师以"科技名著-名城雄关-思想思潮-文艺华章"四大板块为主线,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教研课。他以科技为基、文化为魂,在典籍与文物间架起时空桥梁,让先民们的智慧结晶焕发新的生机。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部分,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活动也是既丰富又活跃。老师带领大家不仅收获了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建立起了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与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

孙婕老师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导入,依据科技之美、建筑之光、思想之悟、文艺之魂四个板块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安排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点线结合,知识系统。课堂上,老师巧妙设计学习情境,问题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宽泛、整体课堂氛围良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有了更多了解,学生们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发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


课后,历史组教师在教研组长董洪静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两位教师在上课前备课准备充分,课堂实践中环节完整,内容流畅。两位教师都能够给足学生时间与活动的“空间”,通过权威的史料诠释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又重视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与连续性。两位教师都有意识的添加了家国情怀的笔墨,让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理解了传统科技文化的价值,培养了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历史反思意识。两节课设计各有特色,效果却殊途同归。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客观建议和更高的期望。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年轻教师通过各自的教学风采,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今后,全体历史组教师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互学互助,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徜徉在有温度、有底蕴、有活力的历史课堂之中,谈古论今,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