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同课异构展风采,思维碰撞促提升

生物组《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作者:赵闯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6-11 17:21

6月10日初中部生物组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马宏妍、张平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同一课题。她们从不同角度切入,呈现出了两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示范课。

同课异构:殊途同归的智慧

马宏妍老师以七上已有知识导入,通过“人体每天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巧妙运用动态课件,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观察尿液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的生理意义。她的课堂,知识迁移灵活,课堂逻辑清晰,学生参与度高。



张平老师则采用探究式教学,她通过构建“泌尿系统流程图”,让学生自主标注器官名称并描述功能。用毛线和漏斗模型,将肾单位的结构基础和滤过功能关系具象化,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又强化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她的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让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理念。



研讨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课后,生物组全体教师展开了深度研讨。

刘紫荆老师:两位教师板书设计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设计注重素养导向,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通过问题链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与建模能力。



王诗粤老师:两位教师通过严谨的课堂设计,将基础知识讲透、讲活,既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问答及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了“夯实基础,稳中求进”的教学目标。



组长景宇华和七年级备课组长袁晓芳老师总结中分别指出:两位上课老师都能从‘系统认知’和‘功能探究’切入,巧妙地建构了本节中的各个子概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范式。”希望每位老师都能从“同课异构中的多样性的教学中汲取到宝贵营养,不断提升各自的教学高度”。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更通过对比反思优化了学科教学策略。生物组将以此次教研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推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教学不断创新,让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上发现更多精彩和更多奇妙!

生物组教师听课中


生物组教师教研中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