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以法为舟,破译自由平等的教育密码

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探寻自由平等的真谛”主题教研活动

作者:李宏伟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5-30 13:56

5月29日,我校初中部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在教研组长申桂杰老师的主持下,以“探寻自由平等的真谛”为航标,开展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实效的教研活动。于湘旭、翟艺聪两位教师围绕八年级第七课《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以“同课异构”形式展开教学实践,全体学科教师通过课堂观摩、集体评课与专题研讨,共同探索法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注入新动能。




课堂展示:异构碰撞见巧思

于湘旭老师紧扣教材,以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大闹天宫”作为切入点开启议题式教学,借助悟空踩筋斗云自由翱翔与风筝挣脱线束缚后无力回天的对比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拥有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进而正确认识自由;通过创设“悟空运营自媒体”的情境抛出西游人物的观点,并引入法律条文,解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将“无法治不自由”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采用漫画对比突出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结合教材中的材料,加深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层层推进,慢慢领悟自由与平等的真谛。


翟艺聪老师带领八年十二班全体同学一起化身“小交警”,灵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巧妙将运用情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结合,通过“头盔之论”、“罚单之争”等生活化案例和锦州红色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有效突破重难点。翟老师将序列化生活情境的深度设计与革命精神有机融合,从剖析日常法治现象到追寻先烈为自由平等奋斗的足迹,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不仅深化了对“自由平等的真谛”的理解,更显著提升了政治认同感与爱国情怀,将“尊重自由平等”的责任意识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内化于心,生动体现了素养落地与立德树人的高度统一。


评课研讨:群策群力凝共识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学科组教师从教学设计、教材使用、学生互动、价值引领等维度展开热烈的讨论。青年教师们点赞课堂中“一案到底”的情境创设,骨干教师们则针对议题深度等提出优化建议。在思想的交锋中,“深挖教材”“以生为本”“法治认同”“素养落地”等关键词频频闪现,展现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团队深耕教学的务实态度。








总结提升:锚定方向再启航

教研组长申桂杰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法治教育要跳出‘说教式’窠臼,既要‘顶天’——紧扣课标要求,也要‘立地’——深度研读教材、扎根学生真实困惑,在教材使用上要多下功夫。”从“深化教材解读,创新使用策略”、“推进大单元整合”和“探索跨学科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下一阶段教研任务。引导全体教师以“研”促“教”,打造有温度、有力度的法治课堂。

一场教研,一次唤醒。当自由与平等的理论命题化作课堂上的思维火花,当教师团队的智慧在研讨中悄然生长,这场活动已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成为教育初心的回响。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将继续以教研为帆,以务实求真的热忱与匠心,在立德树人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让法治精神真正浸润学生成长之路。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