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教学工作总结
构建管理大单元 书写教学新美篇
本学期,初中教务处借中考胜利的有力势头,在学校领导集体的正确带领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以研讨新课程理念、践行新教材实施为抓手,开拓思想,调整措施,为实现期初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具体完成的工作与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用”。即:
一、用“大单元”思路构建管理新格局。
由于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实际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导致我学区内入学人数激增。目前,我们七年级有40个教学班(含南山中学3个班),八年级28个班,九年级24个班合计92个教学班近4600名学生。教师人员也增加近40人,我们适应新形式,利用“两个大单元”的模式实施教学管理。即:1.进一步加强年部管理,重点实施横向的教学工作管理与考核;2.利用大组教研的形式开展纵向业务学习培训。其中以横为主,以纵为辅,让所有教师在各自工作单元中,有章可循,有条例可依,有经验可借鉴。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年部的管理更加灵活,有效,有针对性与指导性;另一方面学科建设打破了年级壁垒,让老师了解整个学段的框架体例,加速了教师成长的步伐与速度。
大单元管理中,三位教务处副主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管理作用。七年级140位任课教师,人员众多,来源多重,刚刚组建,困难重重:班多,人多,教学楼多,办公室多......但是旭东主任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管理有序,教学活动开展的平稳且有声有色;八年级100位教师,从凌南搬回锦绣,重新分配班级布局,两个楼的教学班,各个学科组建在一起的大办公室格局都需教师们重新适应,但是学梅主任管理有方,各学科稳定且有特色,在控制学生分化过程中,实现了良性发展,师生情绪饱满;九年级90位教师,班级相对集中啦,教师的办公环境基本满足了一个学科组能在一起办公,有利于随时教研,教师们齐心合力赢中考的决心很大,在李鹏主任的带领下呈现出了年部管理到位、教研组工作扎实有创新、整体和谐有后劲的良好局面。
二、用“一盘棋”观点实施新课程的规划与建设。
我们以学校“致真”特色课程体系为依托,对课程设置、教师配比、资源利用进行了认真分析,整体布局,通盘考虑,让教师有驰骋与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才的通道,有选择的权利,参与的兴趣,展示的机会。具体为:
1.关注基础类课程的变革。本学期,认真研究了学科设置中的实践类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开展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探索。其中物理、化学两个学科走在了学校前列。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教法变革推动学法改变,让教学创新之棋走活、走开、走出一番新气象。
2.注重特色类课程的规划。我们构建了大思政教学模式,加强了英语学科的听力训练、强化了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心理健康、软陶等课程在七年级中提高地位,不惜聘专业教师上专业课,使之课堂活跃,作品摆上展台,获取赞誉。
3.加强活动类课程的开发。七、八年级开设了种类丰富的社团课程。目前包括学科拓展类、艺术培训类、体育训练类、素养提升类等四大方面,涵盖有生命探索、发明制作、合唱舞蹈、竞技运动、人工智能、综合实践等42个学生社团,参加人数850人。活动课程条例明确、内容丰厚、成果定期展示。其中王红霞、夏金带领学生跳绳团队在全省比赛中10人获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获组织奖,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良好收效。
三、用“全覆盖”形式完成教师研修与学科组建设。
1.教务处督促全体教师利用寒暑假及休息时间参加网上新课标培训,366人全员取得合格证。此外,共有10位组长参加省里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然后利用教研时间对本学科教师培训,培训人员达到100%。
2.加大了骨干教师培训的力度与辐射。我们采用了“外学、内研、横联、纵推”的八字策略。即:组织组长与骨干教师到沈阳七中等知名学校参加项目化学习培训,取经,问道;加强组内教研,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推动横向相关学科组成活动联合体;以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纽带,打破学科边界,培养综合性学习品质与素养,全校各个年级正在推广普及,有先行者,也有其他学科紧随其后。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生物组的同课异构别开生面,由于新旧教材更替,出现了七八两个年级内容相同的情况。知识本质相同,教材内容呈现不完全相同,课程标准版本不同,景宇华大组长抓住大家一起思考学习的好时机,设计了七八年级共上一节课,同课大异构主题。四节课的大异构让两个年级的每个老师都能思考:如何在原有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借着两个年级四节课的同课异构,启发大家转变教学思路,完善日后教学。更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促使大家思考教学的本质问题,进而促进教师成长。
3. 深化学科组建设。聘用资深组长组成导师团队,同时启用年轻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哈婷婷、张蓝戈、尹洪亮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推到了前台,在传承优秀品质同时,推动着教学工作迈向新的阶段。
4. 继续开展“青蓝工程”活动。杜莹主任关心每位青年教师的成长,本年度青蓝工程对涉及到的青年教师全部收纳其中,布置作业,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我们在考核中对青年教师实行宽进严出制度。确保成熟一个、出徒一个。本学期我们又与学科教研相结合,开设了青蓝汇报比赛活动。所有青年教师纷纷登台亮相,与同组队友切磋PK,组长与骨干教师分组现场点评,气氛热烈,教师受益匪浅,成长很快!青年教师中,李金阳在全市物理学科教研中闪亮登场,获得好评;刘婉妍、李冉的历史课得到教研员的赞赏;翟艺聪得到教研员的青睐;丁日韩成长进步很快,受到听课领导的好评。
四、用“素养论”理念引领课堂教学迈入新阶段。
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骨干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研讨等有效教学活动。将“微课教学、情境教学、沉浸式教学、分层教学”等已经成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广泛运用。初中部在11月末召开了《“跨”向新知 “研”途有光》跨学科主题学习汇报会。现场观摩了物理学科韩思聪、陈鑫两位老师的《制作隔音箱》和化学学科卢翠云、张婷婷老师的《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两节跨学科实践活动课。这两节课是在全市大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同时,陈丽老师带着八年级物理团队、王淑芳老师带着九年级化学团队,分别针对跨学科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主题研讨交流。这两科老师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给我们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学生无限潜能。此外,王艺儒老师作为辽宁省初中学段唯一代表在《全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观摩示范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活动》中现场授课。哈婷婷老师在数学全市大教研活动中上展示课。体现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正确理解与有效指导。
五、用“全景式”评价还原教师工作轨迹。
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式”评价。教师开学初的业务考核成绩良好,80%的老师成绩是优秀;学生期末评师给了我们最高的评价,绝大数教师成绩在95分以上。教师考核采取月考核与总体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全面、公正、客观、发展的评价教师。做到既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了解教师工作轨迹与实际成效。帮助教师找身边目标,了解自己优势与不足,实现更快、更好的进步。
教案:七年: 李敏、赵闯、张金超、张蓝戈
八年: 谷向伟 翟艺聪 刘思彤 陈鑫 刘婉妍
九年: 刘晶、李文嘉、卢翠云、张辉、李嘉曦、李慧爽、常诗琦、宋阳、李丽
听课笔记:七年:路冠芳、郑瑶、生雨竹
八年:刘思彤 刘婉妍 陈鑫 单秀岩 景宇华 李冉 王朝辉 陈丽 翟艺聪 梁一诺 王婷婷 张丽
九年:刘晶 周慧君 李金阳 刘思琪 张效敏、李丽、李春辉、李金阳、刘思褀、张辉、李嘉曦、宋阳
作业批改:七年:佟月 杨洪梅 牛艳 汪振楠 郭振丽
八九年的作业批改大部分老师超额完成任务,满满的记录单记下了老师工作的轨迹。
全景式的考核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学期克服困难、代课量较高,付出较多的是七年语文组、数学组和八年级的数学组老师。在老师生病请假期间单班的老师顶上,代课教师生病主任顶上,不能让我们的课堂无人上。
六、用“春秋笔”绘出师生成果新美篇。
本学期,我们在教学方面获得了诸多成绩。大家知道,很多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春的播种,谈不到秋的收获和冬的收藏。本学期十月初,进行了协作校轮值交接活动,旭东主任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汇报,获得了协作体内各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在今年的协作体联合活动中获得了很多学习渠道与资源。
作业管理中,我们依托课题研究,双管齐下,实现了学科作业的“设计+研发”。即:创新作业设计,研发建设作业资源库。其中的学校张旭东主任带领团队的作业设计管理经验在学院评选中获得“特等奖”;各个学科在学院组织的作业评比中也多人获“特等奖”;
数学:郭明明、郝宏、闫美、刘晶、聂碧宏、秦楠、周晗、董礼
英语:高晓艺、常娇、于晓杰、魏晓雪、王冠、鲁哲、王涛、陈卓
物理:姜莹莹、卢婷婷、刘思祺
化学:常晓明、张妍、宋卓、李娇娇、卢翠云、刘旭、张会新、姜如松、张婷婷
历史:张杨子、董洪静、张蓝戈
道法:董文清、李会爽、常情、张雅静、李威、李嘉曦
地理:赵珣、牛晓晴、汪振楠
学校在辽宁省教育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研训基地”阶段成果汇报中,获得省内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我们的假期作业展成为楼厅中靓丽的风景,学生下课流连忘返的地方。
在历时3年完成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初中部各学科教师表现良好,共有28人获特等奖,6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在12月3号教育厅举办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岗位大练兵成果展示”中,我校综合实践学科的张旭东老师作为我市唯一入选的教师代表在现场进行了教学技能展示,获得一致好评,为学校的声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各个学科也多人在省里获奖。
一等奖 杨立东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
一等奖 常娇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
一等奖 张蓝戈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历史
一等奖 韩思聪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物理
一等奖 王诗粤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学
一等奖 王景菊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体育与健康
一等奖 冯贤慧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美术
一等奖 张旭东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一等奖 杨佳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二等奖 李嘉曦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二等奖 郭明明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数学
二等奖 赵博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
二等奖 卢婷婷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物理
二等奖 张杨子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历史
二等奖 汪振楠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
二等奖 魏晨璐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
二等奖 李璇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信息科技
优秀 孙嘉临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
优秀 郝宏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数学
优秀 于晓杰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
优秀 董明旭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
优秀 姜莹莹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物理
优秀 蔡笠竹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音乐
优秀 张平 锦州市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学
这次命题大赛评出一二等奖,一等奖推荐参加学院组织的命题大赛:
锦州市实验学校 2025初中教师命题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语文 李 敏 陈 波
一等奖 语文 孙嘉临 周慧君
一等奖 数学 郭明明 商百玲 穆丽华
一等奖 数学 岳春柳 哈婷婷 闫 美
一等奖 英语 唐 睿 张 芳 周晓涵
一等奖 英语 陈 卓 鲁 哲 张 丽
一等奖 英语 高晓艺 李春辉 徐 佳
一等奖 英语 李文嘉 姜 巍
一等奖 物理 陈 丽 韩思聪 刘思彤
一等奖 物理 何琳琳 卢婷婷 姜莹莹
一等奖 物理 张 于 崔 立 徐希坤
一等奖 化学 张 妍 刘 旭 张婷婷
一等奖 化学 宋 卓 卢翠云
一等奖 道法 李嘉曦 李会爽 常诗琦
一等奖 道法 李宏伟 翟艺聪
一等奖 历史 张蓝戈
一等奖 历史 张杨子 宋 阳 戴进
一等奖 历史 赵赫垚
一等奖 地理 牛晓晴 侯英秀
一等奖 地理 赵 询 张木子
一等奖 地理 汪振楠
一等奖 生物 李爱华 王 琪
一等奖 生物 王诗粤 刘紫荆
一等奖 生物 袁晓芳 张 平
二等奖 语文 梁一诺 李迎霞 顾丹
二等奖 语文 裴丽秋 杨洪雁 张贺
二等奖 语文 佟 月 商 博
二等奖 语文 许 娟 王军博
二等奖 语文 史春秀 崔 凯
二等奖 数学 赵 起 聂碧宏 郑 瑶
二等奖 数学 韩 丽 郝 宏 赵唯伊
二等奖 数学 崔锦辉 冷爱香 李 静
二等奖 英语 常 娇 范菲菲 陈 超
二等奖 英语 王艺儒 高宇楠 王 俏
二等奖 物理 翟 璐 刘全龙 周晓飞
二等奖 物理 王永生 李金阳 刘思祺
二等奖 化学 常晓明 姜如松 张慧新
二等奖 道法 董文清 常情
二等奖 道法 于湘旭
二等奖 地理 魏晨璐 胡艳辉
二等奖 生物 王婷婷 陈 帅
二等奖 生物 马宏妍 赵 闯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还要展望未来。我想谈谈一个学期来感受到我们老师身上宝贵的精神与品质。
1.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的争上游精神。我们很多教师之所以声名远播。赢在了一个“精”字上。不断探索,永不自满,带动周围,抱团取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提倡与弘扬。
七年级 张蓝戈 八年级 陈丽 九年级 张妍
2.多奉献,肯付出,不抱怨的宝贵品质。我们很多老师下到班级去辅导,去批改,去小考,去检查。没有硬性摊派,不需要表扬嘉奖。就是一个字“干”,特别朴实,特别有用。家长认的就是这个,服的也是这个。 班主任无论是正课还是自习,都在班级坚守,不舍得请假,辅导肯定最多,由于七年级的楼多关系,我们在配课时进行对碰,所以两个非常有想法的班主任往往对换辅导,科任教师也是牺牲休息时间积极进班辅导。无私奉献的老师很多,为我们老师点赞。
3.老组长的教育情怀。申老师不顾身体不适,冒着被学生感冒传染的危险,穿梭在两个校区间,听新教师课,课后耐心细致的交流。也深入备课组与组长探讨组内教研。
最后想和大家谈两点期望:
1.总是听到人们管我们叫“大实验”。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大是特点,却不是优点。要想由大变强,需要老师们去添砖加瓦。如何来做,希望大家记住两个字叫“奋斗”。大家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今天的“大”不能永远“大”,新生儿在逐年减少,学生数的高峰期就在这几年,所以我们要“自强”。
2. 要懂的一个道理: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也没有一朵花,始终是一朵花。这就告诫我们,教学不仅仅是品尝成果,更需要坚守,更多时还要忍住怒火、失望与不快乐。因此希望大家要懂得一个词叫“耐心”。
老师们,让我们在奋斗中拥有一份教育耐心。耐心的去浇水施肥,耐心的等待花开,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实验学校的累累硕果中有我们的奋斗汗水,坚持身影,我们在一起就构成实验学校最美的篇章!
最后预祝大家假期愉快,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