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部德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全方位把握德育内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德育基本模式,持续创建德育特色,继续推进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小学德育体系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二、重点工作
(一)齐抓共管,坚持全员德育理念
继续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继续营造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逐步实现由他育向自育过渡。
1.倾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加强业务培训,做好班主任案例交流、班主任论坛、青年班主任案例考核和班主任评优工作,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实验学校德育品牌名片。
(1)班主任案例交流表现突出的有:
A组:王艺璇 王雪 李紫薇 宫筱婷
B组:王建楠 雷萌 于冬梅 贾冬雪
C组:张佳秀 战芳 刘小溪 宋鸽
D组:陈建军 李佳容 金鑫 穆思齐 郭馨凝
E组:李玲 崔美 陈梦杉 崔晓桐 纪萌
F组:李兰兰 杨芳芳 谷春雪 胡佳梅 徐栩
(2)第二届班主任论坛工作中,小学部优秀班主任代表佟瑶老师以“掌握沟通技巧,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为题,展示了班主任工作27年来的经历,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青年教师如何做一名取得家长认可、赢得家长口碑、获得家长支持的智慧班主任。王雪、雷萌、张佳秀、陈建军、李玲、李兰兰六位中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班级教育案例,诠释自己如何运用教育智慧,捕捉教育契机,化解教育问题,引起全体班主任的共鸣。
吴丽主任结合新学期班主任分工调整以及科技节、体育节、三好班评选等活动,谈及班主任的担当意识、形象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平意识,希望全体班主任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好未来不懈努力。
德育副校长郭舒野强调班主任工作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求班主任做到敬业、公平、有爱心和责任心,在日常管理中多融入智慧,在琐碎事务中善于发掘教育契机,在困难面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同时,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
通过班主任案例交流和班主任论坛等举措,使班主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实验学校德育品牌名片。
2.全力培养敬业奉献的安全护导教师队伍
全力培养一支敬业奉献的安全护导教师队伍。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共同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本学科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安全,努力做好课间安全护导工作——明确时间,及时到岗;明确职责,认真履职;明确要求,有度有法。
(二)打造品牌,深化特色拓展课程
探索拓展课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1.进一步完善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一校多品”的“1+N”型教育格局。小学坚持优化完善既有科技(小机器人、科学实验等)、体育(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软式棒垒球、轮滑、击剑、花式跳绳、艺术体操等)、艺术(曲艺、戏曲和非遗文化等)等特长班。
2.完成拓展课程“丰富化”向“精品化”的转型。从必修性课程、选修性课程两个方面完善并丰富五类课程对应的拓展课程,突出亮点项目,形成拓展课程菜单;在不断拓展课程类别、实现拓展类课程日渐丰富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学特长班质量,打造特色品牌。
(1)校科技节
举办学校第十一届科技节比赛,在原有“科技创新”类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学实践”类现场赛。
其中科学实践活动的比赛,根据年级学生特点以及科学教材内容,设置了一年级纸飞机飞远、二年级纸牌搭高塔、三年级空气炮、四年级浮力船、五年级走马灯、六年级塔台承重比赛,培养科技创新思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终获奖学生共计347名,获奖的班级共计160个,其中一等奖32个、二等奖65个、三等奖63个。一等奖班级:
一年:1.2 1.24 1.18 1.8 1.16
二年:2.22 2.4 2.29 2.14 2.3 2.18
三年:3.10 3.8 3.14 3.23 3.12 3.29
四年:4.13 4.21 4.7 4.1 4.6
五年:5.20 5.23 5.24 5.21 5.19
六年:6.1 6.21 6.13 6.14 6.15
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赛,推荐62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2)校体育节
9月,小学部以“承大运薪火,燃运动激情”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十届秋季运动会,根据年级特点设置竞赛类项目和趣味项目。举行一年接力比赛、二年体操比赛、三年跳绳比赛、四年鱼贯式跳长绳比赛、五年篮球联赛、六年足球联赛,强调团队协作,突出全员参与性和趣味性,全体学生经历了奋斗与拼搏的过程,160个班集体凝聚了团结与奋进的力量。各年级获得一等奖班级:
运动会团体总分:1.2 2.25 3.1 4.6 5.24 6.26
五年级方队展示:5.3 5.16 5.10 5.4 5.15
一年级接力赛:1.17 1.25 1.30
二年级体操比赛:2.25 2.30 2.17 2.11 2.5 2.9
三年级跳绳比赛:团体赛3.9 3.14 3.18 精英赛3.9 3.14 3.6
四年级鱼贯式跳绳比赛:团体赛4.20 4.3 4.4 精英赛4.20 4.3
五年级篮球联赛:冠军5.11 亚军5.16 季军5.1
六年级足球联赛:冠军6.10 亚军6.5 季军6.20
(3)校轮滑比赛
9月11、12日,小学部举办首届轮滑比赛,一至五年级参赛,最终评出各年级男、女前八名队员共计74人。
(4)市书法比赛
在锦州市第七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中,小学部193名学生参赛,获得一等奖31人、二等奖70人、三等奖92人,此次大赛以“红色育新人 书写报国志”为主题,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5)省市体育比赛
10月,锦州市2024年“奔跑吧 少年”羽毛球、轮滑、击剑比赛圆满落幕。
我校推荐的20名羽毛球队员参加了小学C组、D组男女单打比赛,14人进入各组别单项赛的前八名,其中10人获前三名;女单C组队员包揽该组别的冠、亚、季军。
26名击剑队员参加了U8、U10、U12组别花剑、重剑两个项目的个人及团体比赛,12人次进入前三名,花剑U8男女组别包揽冠亚季军,团体取得两组冠军、两组亚军、一组季军、一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53名轮滑队员参加速滑比赛,200米速滑各组别共32人进入前八名,500米速滑各组别共31人进入前八名,32人获得前三名,最终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23-24日,我校小学部8名同学参加了辽宁省跳绳锦标赛。7人次获前八名,其中2人荣获一银一铜,展现了出色的运动才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6)国家省市科技比赛
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人代表辽宁省参赛荣获三等奖。
在第二十五届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10名学生在市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8名学生在省赛中获三等奖。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大连锦标赛中6人获奖,其中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
在第21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部7支参赛队伍的13名参赛选手在“RIC 普及联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另有7名参赛选手在“虚拟机器人(城市)项目”中获奖,其中优秀选手3名,参与奖4名。
3.加强拓展课程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对每周一次的选修类特长课和每周三的整班特长课严格考勤,加强巡课监管;选修类特长课和整班特长课任课教师需在开学初制定并上交课时计划;按照学期初教师提交的课时计划期末随机抽取验收内容进行质量考核。
(三)多措并举,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优化完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课程育人——基于致真课程体系,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视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1)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构建“1234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按照“一起点”“二系列”“三途径”“四方面”的操作策略,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结合心理健康筛查危机预警系统显示结果和学生行为表现,组织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偏常学生进行家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等情况,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努力实现家校共育。
开学前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引导学生假期结束前尽快做好新学期的心理调适;期初组织收看《心理开学第一课》,期中召开《人际交往,从“心”开始》主题班会,从“我与父母”、“我与老师”、“我与同学”三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提升交往技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心理教师刘歌老师在锦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展现了我校专业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团结协作、互相助力的团队精神。
在2024年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作品遴选活动中,我校小学部排演的心理剧《租妈APP》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我校被评为锦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着力构建系列化班会课程,根据学生年级特点,依据德育要求,精心选择主题,形成正规的班会课程。本学期班会系列课程包括“红领巾爱学习”系列网上主题队课和以校园电视台节目的方式呈现的班会系列课程,涉及安全、环保、节约、国防、心理健康、思政教育、法治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学第一课《共享奥运荣光,铭记伟大胜利》、《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民以食为安 舌尖上的安全》、《全国交通安全日前拉起安全线》、《垃圾分类,一路“童”行》、《不负“食光”,拒绝浪费》、《理想点亮人生 拼搏成就梦想》、《心系国防,有你有我》、《以史为鉴 强国有我》、《人际交往,从“心”开始》。
2.文化育人——从文化缘起、内涵和培育三个视角,强化学校“真·实”文化创建,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尝试建设班级文化,从班级环境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营造文化氛围,从校风、班风到读书氛围营造,让良好的风气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1)开学典礼
新学期举行开学典礼,全体学生共同收看校园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校长孙燕鹏为全体学生开讲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盘点奥运的精彩瞬间,汲取奥运的精神力量,回顾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致敬抗战中的英雄儿女,勉励实验学子播撒下心怀家国、坚韧不拔、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的种子,新学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科学精神教育课——回顾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与潜力,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和精湛工艺,引导实验学子提升科学创新意识,增强科技自信自立,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优秀文化教育课——回顾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中华文化犹如一张耀眼的名片,感受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校园安全教育课——学习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相关知识,懂得要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提供情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四个小锦囊,引导学生让身心同时“启航”,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
(2)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评选优秀展板和板报:
展板优秀班
一年:1.6 1.1 1.22 1.21 1.11 1.3 1.24 1.4 1.2 1.5 1.17
二年:2.5 2.17 2.25 2.19 2.12 2.32 2.9 2.1 2.28 2.18 2.27 2.22 2.2
三年:3.8 3.4 3.18 3.15 3.25 3.22 3.23 3.17 3.19 3.16 3.27 3.10
四年:4.2 4.19 4.1 4.7 4.6 4.9 4.5 4.3 4.14
五年:5.6 5.21 5.24 5.3 5.18 5.13 5.12 5.19 5.20 5.8
黑板报优秀班
一年:1.5 1.6 1.10 1.11 1.14 1.16 1.20 1.24
二年:2.2 2.3 2.6 2.8 2.9 2.10 2.11 2.12 2.14 2.16 2.19 2.20 2.28 2.29 2.31
三年:3.20 3.18 3.12 3.28 3.25 3.8 3.5 3.6 3.13 3.29 3.23
四年:4.20 4.21 4.6 4.16 4.2 4.10 4.1 4.15 4.9
五年:5.21 5.8 5.23 5.12 5.18 5.16 5.14 5.15 5.6 5.19
六年:6.4 6.12 6.26 6.2 6.13 6.15 6.11 6.7 6.16 6.19 6.14
(3)绿色阅读主题教育
我校小学部积极响应辽宁省“绿书签行动”号召,营造纯净的绿色校园文化环境,弘扬社会新风,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共计29名学生在省级活动中获奖。学校荣获辽宁省“绿书签行动”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3.活动育人——从活动设计、开展和评价三个层面,凸显活动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不断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借助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重视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等承载的深厚文化,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仪式感。本学期,我校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年”先进集体、锦州市首批红色教育示范校。
(1)教师节主题活动
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少先队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为教师送上鲜花与祝福,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为教师亮灯“一小时”,让浓厚的“节日感”弥漫在校园;学生们通过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手绘黑板报、展板以及召开《桃李满天下》主题队课等方式,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献上美好的祝愿,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少先队主题活动
严格落实分批入队,通过队前教育、规范的过程性评价、严格的入队程序,分批次吸收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组织,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十 一三”建队日期间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二年级新队员集中入队仪式,在隆重的仪式氛围中增强队员信心,振奋精神力量,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中国少年先锋队锦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我校共8名少先队员代表参会,了解组织的政治活动、感悟成为代表的光荣,完成人生第一次政治身份职责。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侯健楠在闭幕会上代表全市辅导员发言。
与新疆裕民第二小学少先队员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让两地少先队员感受彼此的真诚与温暖,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组织全体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内设置文化展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爱国、法治等系列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4)国防教育
以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为契机,召开《心系国防,有你有我》主题班会,全体学生收看校园电视台专题节目——抗美援朝战争、国防教育日、国防的意义以及我国的国防实力四个方面内容,将国防的意义植根于每一名实验少年心中,使其深刻理解拥有强大坚固的国防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有安全保障,人民才能拥有和平安宁的生活。
(5)垃圾分类主题教育
开展以“垃圾分类学起来”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小学部7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让垃圾分类成为校园乃至家庭的新风尚。全体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积极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实验之声”校园广播向全校学生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性;统一召开《垃圾分类,一路“童”行》主题班会,小小宣讲员们将自己收集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带到课堂,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知识,争做生态文明守护者、做垃圾分类先行者。
(6)节约粮食主题教育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小学部组织召开《不负“食光”,拒绝浪费》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围绕与粮食有关的话题行学习交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号召每一位实验学子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细微处做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带头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4.实践育人——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将主题教育、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落实实践育人。
(1)项目化学习
假期引导学生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围绕“人文和科技”两大类,“自我成长”、“家庭生活”、“校园空间”、“锦绣家乡”、“魅力中国”、“地球家园”等六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五育融合,评选项目化学习优秀班级。
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小学部开展为期三周的“童”享中秋项目化学习活动——班会课上话中秋,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开展月相观察,开启神秘的探索之旅;美术课上制作创意中秋作品;烘培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冰皮月饼”的劳动实践活动;课后用视频、美篇、图片等形式记录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美好难忘的时光。
假期各班围绕六大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获得一等奖班级:
二年:2.11 2.25 2.23 2.17 2.31 2.5 2.12 2.10 2.28 2.9
三年:3.2 3.30 3.20 3.4 3.22 3.6 3.23 3.18 3.8
四年:4.2 4.21 4.20 4.11 4.1 4.12
五年:5.15 5.19 5.5 5.6 5.2 5.18
六年:6.7 6.2 6.22 6.11 6.26 6.1 6.23 6.13
12月末,组织德育团队参加第九届全国项目化学习比赛,展示的案例为《配水池畔英雄歌》获一等奖,这是我校项目式学习红色系列内容之一,继《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和《人民的苹果》后的第三个获得一等奖的红色主题案例。
(2)研学实践
11月,小学部五六年级51个班级参加了锦州市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去往凌海、北镇领略家乡自然风光,了解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工业辉煌的历史,铭记老一辈锦州人为新中国以及家乡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实践基地,体验农业种植,做快乐小主厨,参观军事主题展馆,参加急救及避险常识培训,进行军事技能体验,观看战争题材电影,培养爱国情怀、锤炼意志品格。
12月,小学部四至六年级1600余名师生走出校园,来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东方华地城,进行冰雪研学活动,感受冰雪运动的趣味与魅力,探寻锦绣之州的冬日风采。活动中,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冰雪之美,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勇敢探索的品质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行走中的课堂”、“实践中的课堂”里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培养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增强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自理自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学期,在“少年文化行 艺起游辽宁”研学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合作示范学校”。
5.管理育人——积极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班级文明礼仪、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依据致真课程体系评出致善、致知、致恒、致雅、致勤少年和致真少年,树立身边榜样;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定期进行小干部、值周生、志愿者培训,提升其参与管理的能力和志愿服务的水平,积极发挥小干部和“红领巾文明岗”与“食堂志愿者”的辐射作用,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进行表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步由他育走向自育。
(1)“致真”少年、优秀志愿者评选
开展多元的“致真”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本学期共评选致真少年单项奖1600名,致真少年综合奖480名,124名学生的假期优秀作品在网站发布,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校园红领巾文明岗、食堂志愿者团队致力于服务全体师生,本学期参加志愿服务的小志愿者共计2500余人。通过“红领巾文明岗”“食堂志愿者”志愿服务,队员们体验了为他人服务的辛苦与欢乐,强化了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孩子们在学校志愿服务岗位上默默的付出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每学期评选出260余名优秀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岗位的先锋团队。
(2)班级红旗评选
一年:1.10 1.11 1.21 1.6 1.7 1.9 1.22 1.2 1.1 1.14 1.16 1.23
二年:2.25 2.5 2.17 2.11 2.19 2.18 2.30 2.27 2.3 2.23 2.24 2.28 2.4 2.9 2.1 2.10
三年:3.15 3.5 3.6 3.28 3.30 3.22 3.21 3.9 3.1 3.2 3.18 3.12 3.14
四年:4.21 4.2 4.3 4.9 4.1 4.16 4.17 4.8 4.20 4.6 4.23
五年:5.24 5.5 5.6 5.3 5.9 5.16 5.17 5.20 5.23 5.8 5.10 5.15 5.11
六年:6.2 6.20 6.7 6.12 6.26 6.6 6.22 6.1 6.25 6.4 6.5 6.13
6.协同育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找准协同育人的生长点,加强家校社携手共育。建立家委会,完善家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1)成立家委会
11月,召开2024级一年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同时选举年级家委会成员及递补校级家委会成员。会上郭校长对家委会工作做了重点解读,并对家委会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家委会组织更加完善,利于注入新思想、增加新活力、形成家校合力,更好的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2)召开一年级家长会
学期初小学部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孙燕鹏从文化、师资和设施三个方面向家长们做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结合学校致真课程向家长解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幼小顺利衔接的现阶段目标,详尽解读我校两个层面的幼小衔接课程“启航课程”和“致远”课程,并就家长层面的幼小衔接准备提出参考意见,就家校关系向家长提出信任、理解、沟通三点希望。各班班主任从培养目标、方法、安全、习惯养成、物品准备、常规要求等多个方面予以宣讲,期许同家长共同秉持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迈好步入学生里程第一步。
(3)亲子互动
号召全体学生假期积极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二至六年级136个班级、84个亲子互动视频作品在学校网站展播,涉及亲子阅读、体育运动、手工制作、科技创新、家务劳动、美食烹饪、种植体验、旧物改造等。11月,我校特邀数百名家长代表分别走进食堂和学生一起共进午餐,倾听来自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与质量。
(四)常抓不懈,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安全工作,防患未然
以校区为单位,层层压实安全责任,明确具体责任、工作任务,建立“四位一体”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与隐患排查体系,即:教导处、安全处、总务处——年级——班级——家庭,加强各层级间的协调与联动。
更新学校安全防范管理制度与各项应急预案,完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推进各项安全预案有效落实,确保安全措施不空转;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利用校园电视台制作有关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题安全教育视频,创建特色安全教育模式,与公安、交通、消防等专职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夯实细节,增强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形成安全管理全员化;提升校园“三防”建设,优化物防、技防设施设备,尤其在校门前形成双层防冲撞保障,同时加强校园安保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其处置紧急事件能力,确保学校平安,师生安全。
2.卫生工作,严抓不懈
认真贯彻《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提高保健水平,保证健康教育课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和“六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学生体检并做好数据上传工作,对学生存在的脊柱侧弯、近视等问题及时通知家长,指导家长做好疾病防治。为保护学生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学校严格落实课间一刻钟的相关要求,要求全体教师不得占用课间休息,按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特殊重视传染病防治和监控工作,开展定期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