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5-01-18 20:41

本学期小学教学工作以学校总体计划为蓝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省、市的教育工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实”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学科为抓手、文化为灵魂、品牌为牵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求真务实,深化课程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深化课程建设改革,继续完善指向五育融合的致真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致真”课程体系

1.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转变教学观念,践行课程标准,把握好各学科、各学段课程育人目标,践行课程育人。具体总结如下:

(1)利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学习《新课标》。“智慧中小学”暑假教师研修10学时,293人全部完成。我校教师合格率为100%,按常态,即将到来的寒假,将继续常态化学习。同时,我校一直鼓励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典型经验、优秀案例;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各级新课标培训;及时向全体教师转发进修学院等上级部门推荐的优秀线上讲座。

(2)组织教师以测试的方式,巩固课标学习成果。学校已分学科建立课程标准题库、“致真教育”题库。开学初在题库中选取试题,进行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新课标笔试,本学期成绩比较优秀的老师有(前30%):

语数:吴  茜、刘馨蔚、崔晓桐、郭馨凝、穆思齐、陈梦杉、杨一丹、杨溪陆、顾学思、高  飞、温雪姣、李  丹、刘  宁、王劲竹、王建楠、李  兵、师宇飞、任  亿、潘  君、柴雅竹、李乙莹、王  妲、吴雨晴、张  丽、邢  欢、战  芳、赵晓月、李佳容、任意源、何  淼、雷  萌、金  鑫、张佳秀

小科:许艳梅、赵慧莹、马思博、李慧琳、尹成成、张雨菲、聂赵育、吴锦维、刘佳宁、徐子涵

体音美:李  莹、闫  坤、宋  微、孙逸琪、王雪纯、马云婷、张  冰、孙梦圆、宋  瑶、王渝涵

(3)九月份,各学科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我校组织一年级各学科及三年英语学科教师,深度研读新教材。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新教材线上线下培训。

2.优化完善致真课程体系。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

期初视导,校长孙燕鹏以“坚守教育信念,追求教育本真”为主题,对本学期学校的重点工作予以汇报。视导组陈桂萍主任一行人对我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校充满“实验特质”的幼小衔接课程给予赞赏,对我校跨学科学习作出了“四真”评价:真做、真研、真跨、真想。

(1)优化基础课程。教师要注重基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期初视导中,我校大胆推出新人,让市教研员听了我校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的常态课,对我校青年教师领悟新课标,驾驭课堂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从新课标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科知识到课程拓展,从课堂评价到学科育人都进行了精准的指导。上课教师有:张丽芳、王妲、李乙莹、李兵、苏亚楠、赵晓丹、杨玉彤、吴锦维、徐子涵、史振菲、甘滢、杨馨儒、郭萌萌。

(2)深化拓展课程。本学期我们重点完成了三项内容:

一是晨读短课程。学习与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古诗词,并进行验收。各年级在验收中成绩较优秀的班级有:

一年:1班、6班、10班、11班、14班、19班、21班、22班

二年:2班、5班、6班、9班、11班、13班、17班、24班、25班、27班、30班

三年级:4班 6班 8班 9班 15班 16班 18班 19班 21班 22班 27班

四年级:1班 2班 3班 6班 8班 9班 13班 15班 20班

五年级:6班 9班 10班 13班 14班 15班 16班 19班 23班

六年:1班、2班、4班、5班、6班、7班、12班、18班、19班、26班

二是语文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主管主任确定了各年级的实践活动主题,这些主题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让拓展课程由课内走向课外。学校网站上传了各年级各班的29个优秀实践成果。

语文学科10个优秀成果:

2.10班闻雁杰、2.16班温雪姣、2.23班郭馨凝、3.6班张丽芳、3.9班王雅丽、4.17班师宇飞、4.18班马腾飞、5.5班任亿、6.16班纪萌、6.20班刘倩

数学学科19个优秀成果:

2.7班苏亚楠、2.8班李林桦、3.2班焦阳、3.3班王维、3.4班李玥、3.6班张丽芳、3.8班谷春雪、3.9班王雅丽、4.7班刘漪镝、4.8班胡宁、4.12班费琳琳、5.4班战芳、5.17班于畅、6.4班刘小溪、6.7班王建楠、6.18班柴雅竹、6.20班刘倩、6.23班赵鑫鑫、25班李佳容

三是小学夯实“课前三分钟”短课程,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个性发展的平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本学期的“课前三分钟”短课程因课间15分钟于11月初做了调整。从由科任教师负责调整为由班主任全面负责,保证了所有同学都有展示。期中前,各学科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课前三分钟展示,形成了报道,已上传至学校网站。

(3)强化综合课程。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提升学习综合效应,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每个年级要实施至少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方面,按常态进行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的班级有:

三年:3.5张丽君

四年:4.3宋瑞华 4.5宋鸽 4.7刘漪镝 4.18马腾飞 4.20王婧怡 4.21金鑫 4.22郭冉

五年:5.4战芳 5.5任亿 5.8舒馨磬 5.12赵晓月 5.13张颖

5.15原穆思齐 现郭述丹 5.16袁媛 5.18陈晓雨 5.20李莹

六年:6.1陈洪静 6.7王建楠 6.11李胜男 6.13苏越超 6.15陈志 6.20刘倩

另一方面,按计划,每个年级要实施至少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年级主题式跨学科《奇妙的影子》、二年级主题式跨学科《玩转轴对称,寻觅图形美》、三年级主题式跨学科《走进年月日 探索时间奥秘》、四年级项目式跨学科《设计校园导览图》、五年级项目式跨学科《赏四季之美,悟表达之趣》、六年级主题式跨学科《青花瓷中的数学密码》。

其中四年级的成果《设计校园导览图》,通过金鑫、宋鸽、王靖怡、胡宁、师宇飞等教师的精心设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项目化学习比赛,获得一等奖。

3.探索课程改革实施路径。以课题为引领,以课程为核心,以课堂为依托,创建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学校共同体,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名师工作室、课题组等团队为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积极开展主题式、项目式跨学科学习。

同时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完成一年级语数新教材、三年级英语、科学学科新教材的《实验精编》和《教师电子教案》编写修订工作。完成一年级体音美《教师电子教案》编写修订工作。要求对应新教材变化,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进行编写。

本学期,我校迎来省教育厅专家复核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

(二)优化完善“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继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结合我校致真课程体系,继续优化完善致真学生评价体系,以评价促成长。

1.完善“致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继续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实现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

2.改进完善智能化学生评价系统。开展“致真学生综合评价”,各学科教师、小组、个人等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全景式的评价,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和五育发展雷达图。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

(三)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发展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 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 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 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共辽宁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意见》,以及省市各级有关科学教育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在入选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实验学校特色的科学教育品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1.科学教育育人理念:让学校成为培养科学家的土壤,让老师成为滋养科学家精神的阳光,让孩子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种子。

2.构建了“三级”科创教育体系。即:第一层级: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普及课程;第二层级:面向特长学生的特长发展课;第三层级:面向拔尖人才的专业培养课程。打造递进式培养模式,助推拔尖人才培养,促进学校科学教育发展。

3.打造科学教育特色。用不低于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积极探索以科学学科为主要学科的STEM学习,关注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与实际获得。立足项目式学习,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科学性、导向性、发展性为三个基本原则。对学科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包括 :科学知识、技能掌握、日常表现、增值项目、社会责任感、成果展示六个评价要素。

二、凝心聚力,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襟怀坦白、精诚团结、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分层次进阶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校要引领每一位教师以具备崇高师德为目标和信念。

健全考核机制,优化教育行风。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品质履职

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建设实效性学习型组织,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

1.全方位实施教师培训工作——以理念提升、技能学习为目标,以提高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以专家引领、业务考核为手段,充分发挥好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效能,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升。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开学初自愿参赛的第28届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评选中,张佳秀老师荣获微课二等奖。郝淼自愿报名参赛的《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获得2024年度教育技术论文展示论文。
自愿报名参赛的辽宁省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创新展示评选活动,王淼、穆思齐、贾雪玲(二等)、王建楠、陈琦(二等)、王淑萍(三等)、宋美麒、刘双、孙卓远(优秀奖),共九位老师的四项成果获奖。

2.个性化定制教师专业培训——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自觉性,在专业培训上设置自选培训项目,开设自选特色课程,体现自主性、多元性。教师通过培训,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更好地助推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英语、科学、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等学科共10余名教师外出学习。另外借着体音美三学科省级培训及研讨会在锦州的召开,全体体育教师和部分音美老师参加了线下培训。在各学科教研时,召开外出培训交流会,交流体会与感悟,互相促进成长。

2.多层次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从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继续对教师实施分层培养:

(1)以老带青“结对子”,依托“青蓝”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

8月26日上午,我校小学部举行2024-2025学年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启动仪式大会。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要求。

开学前夕,特别邀请锦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宝新主任为新教师们做专业指导培训。并组织了新教师粉笔字书写过关考核和朗读验收活动。

11月25日—26日开展了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验收活动。涵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九位新教师精心准备,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课堂风采。

1月8日,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了说课验收。在促进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实践锻炼“压担子”,助力更多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9月26日上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专家韩梓茵莅临我校,就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专家深入课堂,先后观摩了吴茜老师、胡佳梅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并予以肯定。

10月15日在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三个关注”引领“三新课堂”美术送课及教研会上。梁超为市、区教师作示范展示课。

10月25日,40余名来自天津市西青区的中小学思政骨干教师专程来到我校进行学访交流。我校小学思政教师胡淼、杨馨儒分别在两个会场为来访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观摩课。

10月31日上午,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2023级硕士研究生一行26人来我校听课,信息科技教师徐子涵、夏京京为他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信息科技课。

10月31日,锦州市滨海新区娘娘宫中心校副校长张红英及思政教师一行12人莅临我校,胡淼老师、杨馨儒上展示课。

11月8日,锦州市滨海新区娘娘宫中心小学副校长张红英携同音体美骨干教师一行莅临我校,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体美学科教学交流活动。李莹、孙逸琪、张欢、杜财、王冠、杨旭上观摩课。

(3)竞赛比武“搭台子”,依托教育教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

11月8日,我校王淼老师在第五届全国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上,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代表上展示课,备受好评。是我校建校以来语文教师最高级别大赛课,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新突破。

11月14日至15日,在辽宁省小学英语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研讨会上,我校马思博老师作为锦州市唯一的代表上展示课,备受好评。

12月20日,在辽宁省美术教研核心团队及学科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上,我校小学美术教师梁超,作为辽宁省小学学段唯一代表,现场授课《二十四节气》,备受好评。

在辽宁省义务阶段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中,我校共有12名教师在市级比赛中脱颖而出,11月份,成绩已公示。

一等奖:胡淼(道法)、于淼(语文)、王月(英语)、夏京京(信息科技)

二等奖:陈展(数学)、刘小溪(数学)、吕晓丽(英语)、王艺璇(综合)、孟凡冰(科学)、樊琳琦(美术)、雷萌(劳动)

优秀奖:李莹(体育)、孙逸琪(体育)、刘歌(心理)

推荐刘海泽、王伟男、陈军秀三位教师参加锦州市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比活动,刘海泽、陈军秀获得体育课一等奖,王伟男获得健康体育课二等奖。其中陈军秀的《足球:脚背内侧运球》被推荐参评省优。

东北三省一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展示交流活动市级选拔赛,闫坤《发展体能训练》获得一等奖、刘雪嘉《单手持轻物投远》获得二等奖、李莹获得健康教育优秀课一等奖。辽宁省体育老师技能大赛选拔赛,闫坤获得综合技能一等奖。

李莹老师获得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新教材试教活动优秀课一等奖。继上学期录制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一年级)新教材教师用书录制配套教学资源示范课后,2024年8月、9月,李莹老师再次应人教社邀请,两次前往北京,录制国家教育资源课程2节微课。李莹的国家课,再加上是新教材的第一课,也是面向全国体育教师的引领课和示范课,是锦州市体育教师首例,也是我校体育学科教学的新高度。

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本学期共有34位教师积极参与,分别是:

语文10:穆思齐、金鑫、任亿、王艺璇、刘佳宁、师宇飞、袁媛、白琳琳、杨芳芳、胡宁

数学8:赵鑫鑫、李佳容、邢欢、刘小溪、于畅、陈展、李乙莹、贾雪玲

体音美7:孙逸琪、闫坤、卢芮迎、杜财、许诺、刘骞遥、王含斯、

其它9:吴锦维、吕欣雨、杨玉彤、刘双、尹成成、杨馨儒、聂赵育、夏京京、徐子涵

最终获得辽宁省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学科课程一等奖王艺璇,三等奖穆思齐、李佳容;实验教学一等奖夏京京,三等奖徐子涵、聂赵育。

表扬:锦州市学具教具比赛,王建楠老师参赛并获奖。赵丽娜老师自愿报名参加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教学设计活动,《我是一张纸》获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三等奖。

(4)更上层楼“搭架子”,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

本学期祖秀杰、李玥、王淑萍三个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学校10余名优秀数学教师加入团队。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优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发展状况;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举行青年教师期末总结会,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三、落实双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追求新课堂,全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落实“三级路径”,打造魅力课堂

在进一步规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课堂;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合作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课堂。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准确把握本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以便开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帮助教师自己检视和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坚持打造魅力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要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科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本学期推门听课成绩前20%的教师有:

语数:于  淼、杨  英、赵  妍、刘  凌、王丽娜、刘馨蔚、李  盈、杨  丽、胡佳梅、董  笑、管  玲、徐  栩、刘  锦、苏亚楠、邸桂君、宋美麒、袁  媛、李峥嵘、王  妲、刘清云、穆海英、王远航、谷春雪、胡  宁、任  亿、金  鑫、王雪凡、李兵、才  华、刘  芳、陈展、李玥、佟瑶、李兰兰、马玉荣、贾雪玲、阳  光、张  卓、李宏秋、王建楠、王艺璇、纪  萌、刘小溪、陈洪静、苏越超

小科:杨玉彤、张雨菲、吴锦维、刘佳宁、夏京京、聂赵育、徐子涵、杨馨儒、王晓会、丁宁、孙恒莉、刘  歌、赵艳英

体音美:李  莹、刘海泽、孙逸琪、王伟男、田  畦、于娜、尹  群、张  欢、张  冰、王  冠、李  航、孙梦圆、张  琦、王渝涵

2.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继续探索跨学科学习。以现行教材为基础,强化学科实践和学科融合,继续尝试探索主题式跨学科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探索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的有效措施。学校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幼小、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小整体与基础教育大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印发五六年级衔接教材、试用改进教材;

(2)发布一年级幼小衔接“启航”课程一周详细课程安排;

开学前,孙燕鹏校长亲自为全体一年级教师解读“启航”课程。副校长祖秀杰布置具体工作。现二年、三年级骨干班主任在原有衔接课程基础上,编写了完整的一周启航课程教材,并于今年九月投入使用。

(3)组织一年级、六年级上衔接教研课。

(4)进行一年级启航课程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坐姿、读姿、写姿、课堂常规、眼操、集合与队列、路队行进、集会纪律八项。对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汉字书写、数字书写过关验收。

(二)夯实常规管理,落实教育要求

1.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继续强化作业管理,继续优化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个性化作业的改革;本期按常态进行了两次作业检查,并进行了优秀作业展示。希望老师们把精编作业用好,不要带着学生答。规范课外读物管理,指导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书香校园;高度关注体质健康管理,营造积极参加“阳光运动”的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学期学期中,课间延长至15分钟,同时上课时间缩短为35分钟,针对教师们反映的时间不足问题,下学期各教研组一定要对每一课展开充分教研,确保课堂高效。

2.做精“七项常态”,做实“七个到位”,稳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常规性做好教师考核、推门听课、教案检查、巡课检查、教研检查、综合评师、教学大赛工作,实现常规检查改进到位,备课反思到位,研讨效果到位,听课讲评到位,师徒帮教到位,总结经验到位,引领指导到位。

本学期我校继续利用睿教育巡课功能,每节课教导处主任们对各班上课状态进行优秀、良好、提醒三级评分。期末经统计,如下教师上课状态优秀(表扬次数超过50节或优秀率在40%以上教师):

杨丽、徐栩、梁超、胡佳梅、刘君、赵晓丹、王淑萍、侯雨、刘锦、刘馨蔚、胡淼、孙梦圆、吴茜、陈建军、董笑、杨英、李盈、于淼、张欢、祖雪丽、王丽娜、李丹、郭馨凝、宋佳妮、张悦欣、孟凡冰、崔晓桐、李莹、刘屹立、刘歌、王洋、吕艳萍、崔美、赵妍、周平、才华、王雪凡、张旭娣、尹群、袁媛、李峥嵘、刘东、郭述丹、陈展、赵艳英、王渝涵、李玥、许艳梅、杨玉彤、刘爱华、刘清云、周璐宁、甄月、吴丽莉、金鑫、吴丽、刘芳、张丽君、杨艳喜、谷春雪、刘莉(大)、宋美麒、田佳、康宁、孙卓远、于冬梅、聂驰原、李莉、张伟、马思博、李慧琳、徐爽、张琦、王月、王雪、刘海泽、王雅丽、李航、贾雪玲、丁宁、尹成成、吴丽莉、陈洪静、聂赵育、王建楠、许玥、李宏秋、王艺璇、刘佳宁、阳光、张卓、苏越超、刘小溪、陈志、姜海东、樊林琦、吕欣雨、李佳容、吕晓丽、张佳秀、李胜男、毕克菲、串立红

3.层层把关,提升考试、考查质量管理。

(1)小学继续坚持非考试学科期末考查;

(2)一二年级本学期继续进行期末无纸化综合评价,重点考核语文、数学核心素养。包括造句、课文朗读、口头作文、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操作及说算理。

(3)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进行学科素养考查。将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拟定了数学以说算理、讲应用题,语文以日常口语表达,科学以科学实验和科学小常识两项内容,英语以口语表达为主的考查题。三至六年级期末考试继续进行等级评价,以全面落实双减。

(4)本学期出台了《小学部教学活动学生缺考成绩统计办法》

为了公正科学的统计和评价成绩,针对小学部统一组织的教学类考核活动,即核心素养考核(3—6年级)、单项检测(1—6年级)、期末考试(3—6年级),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参考的现象,对缺考学生成绩制定了办法。

(5)三年级学生由无纸化测试过渡到笔试,需要师生尽快调整状态,需要教师尽快适应笔试的应试教学,以确保学生学好学会。

(三)深化作业管理,巩固前期成果

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改进作业的要求。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探索“计划—实施—反思”的作业改进闭环;教研组要加强教研,探讨“标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断完善各科作业协调和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统筹管理。

(四)做实三级教研,提升教研实效

通过三个层级教研——每周一次组本教研、每月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学期一次跨学科教研,夯实校本教研,做到教师全员化、内容主题化、方式多元化、组织责任化。

1.组本教研

2.学科组教研——采取“主题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的形式,做到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准备团队化、反思辩课全员化。本学期各教研组均常态化开展了学科组教研,在教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执教了研讨课,越来越多的青年骨干挑起了辩课研讨的组织者。

一年语文:以“在扎实、有趣、高效的拼音教学中推进幼小衔接”为主题,开展了团队辩课活动。崔晓桐和孙傲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分别执教汉语拼音《g、k、h》一课。

一年数学:以"新教材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为主题的学科组教研活动。由刘锦、管玲两位老师就《走进美丽的乡村》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

二年语文:以“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温雪姣、郭馨凝两个团队就《妈妈睡了》一课进行了深入研讨。

二年级数学:进行了《分物游戏》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分别由刘铮和李林桦两位老师上观摩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组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课堂质量”为主题,开展了团队辩课活动。白琳琳和刘芳菲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分别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三年数学:青年教师熊欣和邢欢勇挑重担与团队教师精诚合作,对《观察物体(看一看)》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

四年语文:以“触摸思维本质,提高思辨能力”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刘爽、雷萌两位老师以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为课题同课异构。

四年数学:于冬梅和宋瑞华两位老师就《线的认识》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五年语文:以“巧设学习任务,交流情感体验”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舒馨庆,袁媛两位老师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五年数学:以“运用任务驱动,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于乐、刘东两位老师对《分饼》一课进行同课异构。

六年语文: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为主题 。王博、王建楠两位年轻教师对《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

六年数学:以“生活与数学相融,品质与素养共长”为主题。柴雅竹、刘小溪两位年轻教师对《生活中的比》,进行了同课异构。

英语组:史振菲、甘滢两位老师就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1 Do you like computer?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

科学组:吴锦维、杨玉彤老师同课异构《点亮小灯泡》。组内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点评。

体育教研组聚焦于《花式跳绳》这一课程内容展开深入教研活动。刘海泽、宋微老师呈现了风格迥异又精彩纷呈的课堂。

美术教研组聚焦于《特别的帽子》这一课程内容展开了深入教研活动。通过孙梦园、王冠老师的公开课对该课程展开研讨。

跨学科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标、教材,各学科协同教研,做到有主题、有设计、有课例、有研讨、有学习、有交流。

一年级主题式跨学科《奇妙的影子》、二年级主题式跨学科《玩转轴对称,寻觅图形美》、三年级主题式跨学科《走进年月日 探索时间奥秘》、四年级项目式跨学科《设计校园导览图》、五年级项目式跨学科《赏四季之美,悟表达之趣》。六年级主题式跨学科《青花瓷中的数学密码》。

下学期开学初,我们要进行跨学科教学成果交流,希望老师们在假期做好准备。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