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十)——探寻红色印记 2021级21班
【活动背景】
“英雄之城”锦州,在75年前目睹了举世瞩目的辽沈战役。该战役经过52天的激战,不仅解放了东北,还在全国军事格局中造成了重大变革。正是这场战役,为锦州带来了丰富的“红色”遗产。时光荏苒,尽管战争的烽烟已经散去,那股精神力量却依旧鲜活。在暑假期间,2021级21班的学生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参与了以“探寻红色印记”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在这次穿越时空的探寻中,他们共同感受了城市的红色精神,并致力于继承锦州独有的红色文化。
【寻找主题】
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强调同学们的深度参与,深入探究“英雄城市”的红色历史,丰富人生底蕴,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同学们作为锦州“小主人”的积极性,主动探索锦州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让更多人了解锦州的红色文化。基于此,2021级21班的同学们在金老师的指导下,以“作为新时代红色血脉的传承者,如何利用搜集的资料,编写一份生动的解说词,向家乡人和外地游客介绍一个红色景点”为驱动性问题,开展了此次学习活动。
【制定规则】
首先,金老师在班级群中发布了倡议书和招募信息,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与家长的支持下,他们深入了解了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方向。
报名活动获得了全班48名同学的热烈响应,大家经过讨论,决定通过分组来有效推进这次项目化学习。因此,在胡博睿、金秋安、殷溪唯三位组长的引领下,他们共同制定了项目安排表,依据各自的兴趣和擅长领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同时确定了项目持续一周的时间框架,确保负责人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查阅资料】
获取资料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且内容繁杂。因此,资料组成员经过讨论和交流,决定分工合作,分组查阅和整理资料。首先,第1组的刘璟逸、李孟航、王语宸、于槟赫、代欣可同学通过网络、书籍、影片等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了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作为解放战争的首场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巧妙地结合了运动战、围歼战、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等多种战斗形式;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它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军事智慧。辽沈战役的胜利,不仅锻造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还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战略后方,为后续的决战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红色城市——锦州,众多承载战役历史的红色教育基地星罗棋布,例如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梁士英炸地堡遗址、苹果廉政文化景区等。
接下来,第2组的徐薇淇、金秋安、周启辰、胡博睿、王卿菡、殷溪唯同学负责搜集解说词和相关讲解资料。他们认识到,讲解是一种以展示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它通过科学的语言和其他辅助手段,将知识传递给观众。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讲解员必须积极学习并掌握广泛的知识。在讲解之前,通常需要准备解说词,通过精确的描述和渲染,帮助观众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状态和意义。此外,讲解员还需协助观众在观察实物和形象时深化体验,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努力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合作探究】
1.确定主题,规划路线。
在综合查阅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项目化学习团队最终确定了本次追寻印记的地点: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了确保这次集体活动的规范和有序进行,胡博睿、金秋安、殷溪唯三位组长在家长的支持下,设计了详尽的活动方案。基于景区内的布局,孩子们运用数学“方位与位置”知识点,进一步规划了参观路线。
2.了解印记,拟定解说词。
根据资料组提供的材料,讲解组的徐薇淇、金秋安、周启辰、胡博睿、王卿菡、殷溪唯同学再次进行了整理、筛选、分类和补充。首先,在拟定解说词时,他们认识到:解说词作为一种通过口头语言进行宣传教育的文体,必须朗朗上口,易于听者接受;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应以实物和形象为依据,结构不必过于严谨,段落之间也不必过于紧密,但叙述必须形象、完整、逼真。那么我们如何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呢?成员们自然想到了在语文课中学习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到此次写作中。经过多次修改,解说词终于拟定完成。随后,孩子们有序地开始了练习。在反复练习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特别注重声调节奏,追求讲解时的亲和力和情感表达;此外,在运气发声、嗓音保护、礼仪礼节等方面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帮助,期望能进一步增强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走进印记,探访学习。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项目化学习团队在8月15日清晨9点,同学们身着整洁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踏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他们追寻着红色的足迹,亲身体验和感受那些充满历史意义的红色场景。
沿着既定的参观路线,同学们步入纪念馆。在有序的参观过程中,小讲解员们自信大方地向游客们介绍着各个场馆的红色故事。参观的同学们精神抖擞,洋溢着自信和自豪。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展板前,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朗读起一段讲话,立志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参观者们的掌声和赞叹,是对孩子们努力的肯定与鼓励。
【成果展示】
探访红色景点,共同缅怀那些峥嵘岁月。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了那场伟大战役中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通过讲解视频,展现历史印记。经过一周的背诵、练习、彩排和现场录制,讲解组的成员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最终剪辑制作成了属于21班项目化学习团队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讲解视频。
通过多种方式,追寻红色记忆。在实地探访辽沈战役后,同学们回忆起参观当天的讲解内容,并将语文课、阅读课和美术课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写作、手抄报、书法等形式,继续追寻锦州的印象,追寻那些红色的记忆。
【总结反思】
1.学生感悟
本次项目化学习,在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深入了解了锦州的红色文化,并探索了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红色文化讲解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动运用了平时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资料查询以及实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撰写了一份生动的解说词。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准备,努力在练习中做到声情并茂,为到场的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解说。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一锦州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铭记“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得以延续。
2.教师评价
在这次“成为红色讲解员”的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们围绕主题积极搜集资料、主动学习知识。他们通过线上讨论,明确了讲解内容和活动形式,并通过现场讲解,向参观的同学们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各个展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和艺术作品来讲解红色景点、叙述红色故事、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从而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期待学生们在未来不同阶段的项目化学习、实践和探索中,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