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州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作者: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4-02-27 21:16

本学期学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省、市的教育工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实”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学科为抓手、文化为灵魂、品牌为牵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实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环境,形成先进文化,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规划导航,坚持党的领导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使命,引导教师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党性觉悟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着眼于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构建高效规范的决策运行体系。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牵头抓好各项工作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考核评价。规范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决策程序,修订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规则。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各责任主体工作职责,抓好课堂、网站、公众号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强化审查把关,定期分析研判形势,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防止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社会网络舆情。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应急处置水平,增强涉教舆情处理能力。

(二)着眼于学校长远稳定发展,构建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坚持不懈加强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全覆盖、进课堂。抓紧抓实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党管干部人才,持续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培养,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进一步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打造主题党日、微党课等基层党建工作展示交流平台,增强有效性、凝聚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求真务实,深化课程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深化课程建设改革,继续完善指向五育融合的“致真”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致真”课程体系

1.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践行课程标准,把握好各学科、各学段课程育人目标,践行课程育人。

2.优化完善“致真”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等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树立“大美育、全育人”美育理念,将美育融入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美育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价值功能。

(1)优化基础课程。教师要注重基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亮”化拓展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进一步完善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一校多品”的“1+N”型教育格局。二是丰富拓展课程。小学从必修性课程、选修性课程两个方面完善并丰富五类课程对应的拓展课程,突出亮点项目,形成拓展课程菜单;初中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发挥学生自主性,组建学生社团并丰富社团种类。三是完成拓展类课程“丰富化”向“精品化”的转型。在不断拓展课程类别、实现拓展类课程日渐丰富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学特长班和中学社团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四是加强拓展类课程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同时,夯实“课前三分钟”短课程,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个性发展的平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展示一次,上传学生综合评价系统。

(3)强化综合课程。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提升学习综合效应,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学校深入推进“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培训工作;每个年级要实施至少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

同时,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探索基于大单元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和小学数学单元整合研究。

(二)优化完善“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努力落实《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要求,结合我校“致真”课程体系,继续优化完善“致真”学生评价体系。

1.完善“致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继续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实现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

2.形成多元的“致真”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少年秀活动,以“挑战、超越、梦想”为主题,学生自愿申报、自选内容,学校搭建展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

3.改进完善智能化学生评价系统。开展“致真”学生综合评价,各学科教师、小组、个人等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德智体美劳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全景式的评价,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和五育发展雷达图。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

三、凝心聚力,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襟怀坦白、精诚团结、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分层次进阶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校要引领每一位教师以具备崇高师德为目标和信念。

1.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坚持师德培训,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集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自身师德修养的进阶。新任教师:职业认同——守规矩,有底线,加深职业理解;骨干教师:教育情感——爱学生,爱教育,提升育人能力;示范性教师:教育精神——有理想,有追求,提升教育境界;专家型教师:教育情怀——使命感,大格局,引领教育改革。

2.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通过对照自查、检查抽查、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等措施,对有损师德行为严肃处理。

3.开展学生、家长评师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优化教育行风,健全师德长效考核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高标准修德

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全力服务好一线教育教学工作。领导班子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转化为创新思路、谋划发展的过程,要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做好各自主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落实,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层干部要尽职尽责,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做好各部门主管领导的智囊团。要经常深入年级、班级,深入课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活动并及时总结改进,努力提高执行力。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上传下达作用,协调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品质履职

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建设实效性学习型组织,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

1.全方位实施教师培训工作——以理念提升、技能学习为目标,以提高德育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以专家引领、业务考核为手段,充分发挥好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效能,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项目化学习培训,助力教师理念提升和专业发展。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经费向教师培训工作倾斜,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继续资助教师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2.个性化定制教师专业培训——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自觉性,在专业培训上设置自选培训项目,开设自选特色课程,体现自主性、多元性。教师通过培训,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更好地助推专业成长。每学期召开外出培训交流会,交流体会与感悟,互相促进成长。

3.多层次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从教师的师德、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四个方面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对教师实施分层培养:以老带青“结对子”,依托“青蓝”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实践锻炼“压担子”,助力更多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竞赛比武“搭台子”,依托教育教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更上层楼“搭架子”,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

4.优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发展状况;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举行青年教师期末总结会,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四、打造亮点,提升德育实效

继续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创建高质量育人环境。

(一)齐抓共管——坚持全员德育理念

继续营造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和榜样,逐步实现由他育向自育过渡。

倾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岗前培训、业务培训、骨干培训一体化的班主任培养模式,做好班主任论坛工作;加强常态考核,逐步构建多维度、全方位日常考核体系;激发工作动力,学年末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内驱力。

全力培养一支敬业奉献的安全护导教师队伍。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共同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在认真完成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安全护导工作,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时间,及时到岗;明确职责,认真履职;明确要求,有度有法。制定安全护导教师工作制度以及评优方案,加强过程性管理,学期末进行评优表彰,形成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二)多措并举——优化特色德育模式

优化完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课程育人——基于“致真”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视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增设德育浸润课程,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依托五项特色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重点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探索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下的新样态思政教学模式,组织思政学科骨干教师依托我校“伟大胜利”主题展馆研发具有锦州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二是完善我校劳动教育体系,依照劳动教育清单开设、开足、开好每周的校内外“劳动教育习惯养成课”;同时按照劳动场域将课程划分家庭生活课程、学校责任课程、种植体验课程、职业启蒙课程、项目创生课程五类,采用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劳动教学实效;对应五个课程开展争创“五小活动”,即小帮手、小主人、小园艺师、小志愿者、小工匠,构建五育融合的家校社协同的劳动课程群,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博学善思、身心健康、善美乐创、勤劳自理的品质。三是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构建“心育”网络,按照“一起点”“二系列”“三途径”“四方面”的操作策略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一起点”是指以案例问题为工作起点;“二系列”是指开设地方课程系列,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基础常识和关注行为表现系列,及时修正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三途径”是指通过学科渗透和学生活动营造氛围、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形成特色、通过家校配合形成合力三种途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方面”是指课程润心、筛查护心、辅导暖心、团辅强心。四是着力构建系列化班会课程,根据学生年级特点,依据德育要求,精心选择主题,形成正规的班会课程。五是探索依托“非遗”项目促进美育课程建设,结合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和教材,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我校非遗课程体系,采用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实现“非遗”文化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完全覆盖和螺旋上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文化育人——从文化缘起、内涵和培育三个视角,强化学校“真·实”文化创建,着力推进文化育人。一是尝试设计楼宇文化、楼廊文化、班级文化,从校园建筑布置、景观设计到班级环境建设,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二是营造文化氛围,从校风、班风到读书氛围营造,让良好的风气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三是打造网络文化,办好校园电视台、网站,开设红色教育、劳动、心理等节目专栏,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3.活动育人——从活动设计、开展和评价三个层面,凸显活动的育人价值。一是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特色亮点;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不断增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命感;三是借助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做好顶层设计,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是重视升国旗、毕业典礼等仪式承载的深厚文化,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仪式感。

4.实践育人——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将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落实实践育人。引导学生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围绕“人文和科技”两大类,“自我成长”、“家庭生活”、“校园空间”、“锦绣家乡”、“魅力中国”、“地球家园”等六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五育融合;继续重点打造红色教育,以“伟大胜利”主题展馆为主阵地,打造实验学校“红色小讲堂”品牌,引导学生探寻红色文化根脉,厚植爱国情怀,彰显实践育人。  

5.管理育人——积极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德育管理水平。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律约束”的德育内容及要求,制订管理要求和考核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二是树立典型榜样,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依据“致真”课程体系评出致善、致知、致恒、致雅、致勤少年和致真少年,树立身边榜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积极发挥小干部和志愿者的辐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逐步由他育走向自育。

6.协同育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找准协同育人的生长点,加强家校社携手共育。一是继续做好家访和线上一对一沟通的常态工作,及时分享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二是建立家委会,完善家委会工作机制;三是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家长讲堂活动;四是通过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到校和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引导实验家长做智慧家长;五是搭建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五、落实双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打造魅力课堂、夯实教学常规、坚持作业改革、提升教研实效、提高看护水平。  

(一)落实“三级路径”,打造魅力课堂

在进一步规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课堂;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合作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课堂。

中小学坚持打造魅力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要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科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体制,秉持后勤变前勤的工作理念,构建后勤服务保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加强监督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预案和规范的工作程序,做到迅速响应、高效应对。注重校内建筑物和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以安全预防工作为责任底线,以营造安全有序的育人环境为目标。安排好清洁责任区,责任到人,健全清卫工作检查制度,使校园常保整洁,无卫生死角。节能降耗,尽可能多的使用节能产品,加强巡视,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

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开学前完成各校区室外排水井等安装安全防护网工程。消除楼体掉砖等安全隐患,停暖后安装水嘴子式阀门,保证正常供暖。按照工作需要,暑期完成凌南校区消防改造工程、德胜校区体育馆校门大屏幕安装工程、德胜校区劳动实践基地工程、德胜校区大会议室改造工程、学苑校区水泵房消防改造工程、学苑校区供暖改造等工程。

(七)食堂工作,精益求精

以创建食品安全城为契机,全面提高伙食科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落实好学校提出的“零事故、零利润、吃的好”的工作目标。继续严把食品安全“五关”,即进货验收关、出库入库关、加工烹饪关、清洗消毒关、仓储保管关;提高卫生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完成整体标准化,即名厨亮灶高标准、垃圾分类做精细、每日餐食止浪费、色标分类严要求、排烟系统定环保。

(八)集团化办学工作,再创佳绩

继续落实集团化办学的相关工作,并依据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方案,承担起区域内和跨区域带动薄弱学校的任务。

(九)网站宣传工作,追求卓越

学校网站本着“展示学校风采,宣传办学特色,推介教育新理念,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促进师生发展”的宗旨,用高质量的稿件进行对外宣传,为教师交流和展示提供平台,成为学校与社会和家长沟通的纽带。

(十)打造智慧校园工作,攻坚克难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建设,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现代化。

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奋斗。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