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州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众人齐划桨,舟过万重山

作者: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4-01-15 09:19

本学期学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实”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实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环境,各项工作成绩喜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一、规划导航,党指方向

校党委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校党委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为职责,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抓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政治引领,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工作、重要活动中的示范引领和主力军作用。

本学期,我校第二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堡垒基层党组织,第四支部被评为四星堡垒基层党组织。

二、求真务实,深化课改

(一)完善 “致真教育”课程体系

1.学习新理念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改革目标,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组织参加辽宁省小学数学核心教研团队和学科工作站阶段研究成果现场展示会;组织参与全国寒暑期教师研修等线上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组织教师以测试的方式,巩固课标学习成果,35周岁以下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新课标笔试,36位教师成绩优秀。

继续鼓励教师在“新课标”与“老教材”的空窗期,大胆探索创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试题设计中。如结构化教学、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化学习等。为转变教学观念,践行课程标准,把握好各学科、各学段课程育人目标,为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打下良好的理念基础。

2.优化新课程

一是优化基础课程。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在期初视导中,对我校青年教师领悟新课标,驾驭课堂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二是“亮”化拓展课程。一是进一步完善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一校多品”的“1+N”型教育格局。二是丰富拓展课程。三是完成拓展类课程“丰富化”向“精品化”的转型。四是加强拓展类课程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

3.探索精品课

出台精品课程评选方案,倡导教师采用课程化的方式设计并实施拓展课程、综合课程,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成果等方面阐述,要求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精益求精、参与度高。

4.做实短课程

小学部完成了晨读短课程,成果验收采取各班录制诵读视频的形式,全员参与,集体录制,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学有所得的乐趣,为每个孩子留下成长的足迹。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下学期将上传到睿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5.强化综合课程。

小学部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至六年级有16个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奖。四年级的成果《精打细算游锦州》,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项目化学习比赛,获得一等奖。在初中部课程建设与管理经验得到了称赞与推广。朝阳六中等学校来我校沉浸式观摩与考察。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训制度、教学评价体系等得到省内同行认可与赞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情况登上了国家、省级论坛,反响热烈。

(二)践行“五育融合”评价体系

1.小学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构建“致真教育”评价体系,包含致善、致知、致恒、致雅、致勤五大板块。

2.开展多元的“致真教育”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达人秀,以“挑战、超越、梦想”为主题,学生自愿报名、自选内容,搭建展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

3.引进智能化学生评价系统。睿教育为我校量身订制了“致真评价”平台,搭建“致真教育”评价体系下的评价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全景式的考查,将教育评价从散点式的成绩记录转向全景式的数据采集,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通过大数据形成学生五育发展雷达图,加快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

本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学院评为“辽宁省首批教育教学研训基地”。我校《构建“致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选辽宁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锦州市基础教育仅一个案例入选。校长孙燕鹏,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受邀围绕评价改革将我校的成功经验与兄弟学校进行了分享。

三、凝心聚力,梯队建设

(一)颂师德、树师风,分层进阶

继续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使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自身师德修养的进阶。新任教师:职业认同——守规矩,有底线,加深职业理解;骨干教师:教育情感——爱学生,爱教育,提升育人能力;示范性教师:教育精神——有理想,有追求,提升教育境界;专家型教师:教育情怀——使命感,大格局,引领教育改革。

(二)顶层引路,中层担当,高标修德

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襟怀坦白,精诚团结,全力服务好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好顶层设计。中层干部尽职尽责,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好各部门主管领导的智囊团,提高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学做领头雁,争做排头兵,高品履职

1.全方位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项目化学习培训,助力教师理念提升和专业发展。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经费向教师培训工作倾斜,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继续资助教师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邀请贾永利老师到校做《基于新课标视域下的学科大单元PBL教学》讲座并进行答疑。

2.个性化定制教师专业培训——开设自选特色课程,体现自主性、多元性。教师通过培训,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更好地助推专业成长。全员完成信息技术2.0工程学习及线上线下考核,合格率达到了100%。

3.多层次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以老带青“结对子”,依托“青蓝”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对新参加工作的12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验收,全部合格;实践锻炼“压担子”,助力更多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为滨海新区娘娘宫中心校的领导和老师上研讨课;竞赛比武“搭台子”,依托教育教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辽宁省小学数学孙燕鹏名师工作室参加第八届全国跨学科与项目式国际学习学术研讨会暨国际StarT中国区2023年度优秀项目展评活动,学科大单元项目式学习实施项目《欢乐购物街》荣获一等奖;更上层楼“搭架子”,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民进实验学校支部组织民进会员,分别在凌海市石山镇小学和义县七里河镇中心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4.尝试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发展状况,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举行青年教师期末总结会,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将教材教法考试、教案书写、推门课、教学大赛成绩、学生的作业检查、口语检测、单项检测、期末成绩等形成教师个人量化,与民意测评相结合,评选出先进教师。

5.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验收

开学初,学校对新教师进行了朗读验收和粉笔字培训。期末对青年教师进行说课验收及粉笔字验收。优缺点已在现场对每一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点评及指导,有欠缺的老师,开学再次验收。

四、亮点德育,提升实效

(一)齐抓共管,坚持全员德育理念

根据各年级、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1.倾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第一,加强业务培训,建立规范的岗前培训、业务培训、骨干培训一体化的班主任培养模式,做好班主任案例交流和青年班主任案例分析考核工作。初中部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以书面形式下发周德育工作要点,每两月开展一次班主任培训,采用干事负责制,分批次召开班主任工作论坛,提高各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每两月开展一次班主任培训,勉励全体班主任要以爱心、责任、智慧来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优;采用干事负责联系制度,分批次召开班主任工作论坛,让班主任在会议上就班主任工作中碰到的某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的名师指导作用, 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小学部召开班主任案例分享会,学妙招、借佳策,涨智慧,120余位班主任从关心关注孩子、重视习惯培养、营造公平公正班风、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日常教学中注重细节教育等等进行经验交流,为老师们成为智慧型的班主任创造了条件。

第二,加强常态考核,逐步构建多维度、全方位日常考核体系;

第三,激发工作动力,学年末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内驱力;

第四,完善评价体系,对班主任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为每一位青年班主任建立成长档案,促进其成长;

第五,鼓励教师进修,继续资助教师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组织班主任参加锦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撰写教育叙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示带班方略和班队会四个方面得以历练。共有8名同志获得市级奖项,其中2名同志荣获辽宁省班队会评比一等奖。

2.全力培养敬业奉献的安全护导教师队伍

全体科任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承担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同时,在安全护导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做到三个明确:明确时间,及时到岗;明确职责,认真履职;明确要求,求细求实。学校制定安全护导教师工作制度以及评优方案,加强过程性管理,进行评优表彰,形成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品牌,“亮”化特色拓展课程

探索拓展课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1.进一步完善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一校多品”的“1+N”型教育格局。小学坚持优化完善既有科技(机器人、3D打印、科学实验等)、体育(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软式棒垒球、轮滑、击剑、花式跳绳、艺术体操等)、艺术(曲艺、戏曲和非遗文化等)等特长班。

2.完成拓展课程“丰富化”向“精品化”的转型。从必修性课程、选修性课程两个方面完善并丰富五类课程对应的拓展课程,突出亮点项目,形成拓展课程菜单;在不断拓展课程类别、实现拓展类课程日渐丰富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学特长班质量,打造特色品牌。

体育节,共有42个班级获奖;科技节三至六年级共收取作品76份,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作品的功能和创新性,增设现场说明环节,在培养崇尚科学的同时也培养清晰表达;在锦州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轮滑比赛、羽毛球比赛中共有89人次获奖;构建并实施“致真”课程,突出五育并举,其中的“致恒”体育课程高度重视体教融合项目。一直以来,积极实施羽毛球、轮滑、乒乓球特长培养,做好梯队建设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队员,屡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市级以上科技比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总决赛、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WER2023赛季中国赛区辽宁地区公开赛、第二十四届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省级比赛、市级比赛累计50人次获奖。

3.加强拓展课程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对每周一次的选修类特长课和每周三的整班特长课严格考勤,加强巡课监管;选修类特长课和整班特长课任课教师需在开学初制定并上交课时计划;按照学期初教师提交的课时计划期末随机抽取验收内容进行质量考核。

(三)多措并举,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课程育人——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增设德育浸润课程,推进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依托五项特色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重点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探索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下的新样态思政教学模式,依托我校“伟大胜利”主题展馆研发具有锦州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二是完善我校劳动教育体系,依照劳动教育清单开设、开足、开好每周“劳动教育课”,构建五育融合的劳动课程群。三是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自助自护和自我教育能力,利用广播站或电视台开设相关栏目,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追踪调查,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并为心理偏常学生更好地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四是着力构建系列化班会课程,根据学生年级特点,依据德育要求,精心选择主题,形成正规的班会课程。五是探索依托“非遗”项目促进美育课程建设。结合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和教材,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我校非遗课程体系,采用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实现“非遗”文化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完全覆盖和螺旋上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

2.文化育人——从文化缘起、内涵和培育三个视角,强化学校“真•实”文化创建,着力推进文化育人。一是尝试构建楼宇文化、楼廊文化、班级文化、校服文化从校园建筑布置、景观设计到班级“八有制度”环境建设、校服文化的审美引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给学生以美的愉悦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二是营造文化氛围,从校风、班风到读书氛围营造,让良好的风气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三是打造网络文化,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专栏的作用,同时办好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开设红色教育、劳动、心理等节目专栏,讲好新时代实验校园故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真善美。

3.活动育人——从活动设计、开展和评价三个层面,凸显活动的育人价值。一是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特色亮点;二是充分发挥少先队、团委、学生会组织育人作用,发挥团队室功能,紧紧围绕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定期召开班团队会,实行班团队委员值班制,组织收看网上主题团队课和国旗班训练等活动,不断增强光荣感、使命感;三是借助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及宪法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环境保护日等开展活动做好顶层设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党爱国教育以及生态教育;四是重视升旗仪式、入团队仪式等承载的深厚文化,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仪式感。

4.实践育人——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将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落实实践育人。引导学生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围绕“人文和科技”两大类,“自我成长”、“家庭生活”、“校园空间”、“锦绣家乡”、“魅力中国”、“地球家园”等六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研”“思”“悟”四个步骤,获得深度体验,恰当地嵌入本土元素,让优良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浸润整个课程。

在第八届全国跨学科与项目式国际学习学术研讨会暨国际StarT中国区2023年度优秀项目展评活动隆重举行,小学部师生团队实践项目《创编课间游戏》获得一等奖。

5.管理育人——积极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德育管理水平。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律约束”的德育内容及要求,制订管理要求和班集体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制定年级问题整改清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二是积极开展班级文明礼仪、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评选校级三好班;三是开展多元的“致真”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四是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定期进行小干部、值周生、志愿者培训,积极发挥小干部和“红领巾文明岗”与“食堂志愿者”的辐射作用,逐步由他育走向自育。

6.协同育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 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找准协同育人的生长点,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来校进行知识讲座等,加强家校社携手共育。一是继续做好家访和线上一对一沟通的常态工作,及时分享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二是建立家委会,完善家委会工作机制;三是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四)常抓不懈,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安全工作,防患未然

以校区为单位,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建立教导处、安全处、总务处—年级—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与隐患排查体系,加强协调,联动管理。预防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完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强化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台账规范完备;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教育实效性,形成全员安全的管理模式,夯实细节。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水平和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强化各种应急演练,突出效果;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建设;推进安全秩序有效落实,确保安全措施不空转;提升校园“三防”建设水平,加强对学校安保人员的管理,加强学生中途离校和请假方面的管理。

2.卫生工作,严抓不懈

(1)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提高保健水平,保证健康教育课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和“六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学生体检并做好数据上传工作,特殊重视传染病防治和监控工作,开展定期消毒工作。做好迎接创建全国卫生城复检验收工作,查摆具体问题,积极落实整改,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做贡献。

(2)加强校园卫生检查和保洁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政教处每天在早、午卫生结束后,组织学生会成员对各班教室、包管区卫生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校园全天干净、整洁。同时还请班主任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使他们养成不随地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

(3)加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防传染病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上好每一节心理课,每一节团体活动课。使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常态化,为七年级入学新生进行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网络测验。以此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关注每名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并将测验结果分享给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亦利于班主任和学校对新生的管理,医务室调查学生特异体质情况,登记造册,进一步完善卫生保健室档案。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针对本学期出现的支原体肺炎、流感等传染病,及时做预防讲座。

五、“双减”落地,学质提升

教学工作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宗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为目标,从打造魅力课堂、夯实教学常规、坚持作业改革、提升教研实效、提高看护水平、携手联盟共赢六个方面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一)“三级路径”,打造魅力课堂

在进一步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课堂;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合作解决大问题的课堂。坚持打造魅力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要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科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构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学期制定了实验学校落实三级路径魅力课堂评价标准,在推门听课中,小学部有88名教师获得优秀推门课。

2.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尝试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本学期各年级的跨学科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更加成熟。

一年级《秋韵•落叶》以学生采集落叶为媒介,融合阅读、数学、科学和美术学科,让学生基于学科思维,结合真实情境问题,走向深度学习;四年级《精打细算游锦州》,历时两个多月完成项目,活动范围从校内辐射到校外,代表学校参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六年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科学、美术、语文三科学科共有知识为切入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孩子们学会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探索实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的有效措施。我校以“小初联合教研,探索衔接措施”为主题召开研讨会。七年级语数英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就学生的学科基本功、内容目标、学习习惯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衔接方向与设想。小学部学科组长代表也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学习情况、目标要求、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双方共同探讨交流,积极探寻小初自然衔接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走进初中的教研活动现场,观摩教研课,听取专家讲座。教师们更切实地感受到小初的联系与差异,也更理性地思考着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走进初中的准备。

4.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补差方案,分析差异、寻找根源、针对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常抓不懈,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夯实常规管理,落实教育要求

1.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继续强化作业管理,优化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个性化作业的改革;严格落实手机、睡眠管理,科学使用手机、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习惯;规范课外读物管理,指导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书香校园;高度关注体质健康管理,营造积极参加“阳光运动”的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做精“七项常态”,做实“七个到位”,稳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常规性做好教师考核、推门听课、教案检查、巡课检查、教研检查、综合评师、教学大赛工作,实现常规检查改进到位,备课反思到位,研讨效果到位,听课讲评到位,师徒帮教到位,总结经验到位,引领指导到位。

本学期我校小学部利用睿教育巡课功能,每节课教导处主任们对各班上课状态进行优秀、良好、提醒三级评分。期末经统计,有50位教师上课状态优秀,被表扬次数最多。

3.层层把关,提升考试、考查质量管理。保证严格落实考试次数,按照上级要求执行;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保证考试组织的严密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加大对考试管理的力度;保证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制定考生和监考教师需要遵守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保证考试评卷的客观性,中学教务处、小学教导处统一组织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

小学部继续坚持非考试学科期末考查;做好一二年级的无纸化综合评价;一至六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学科素养考查。

(三)深化作业管理,巩固前期成果

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改进作业的要求。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探索“计划—实施—反思”的作业改进闭环;教研组要加强教研,探讨“标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断完善各科作业协调和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每天由教研组长在作业群中填写协同作表,保证作业总量不超标。

(四)做实三级教研,提升教研实效

通过三个层级教研——每周一次组本教研、每月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学期一次跨学科教研,夯实校本教研,做到教师全员化、内容主题化、方式多元化、组织责任化。

1.突出问题引领

聚焦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质量标准转化落地等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引领的教研制度。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持续思考研究,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熟的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

每周进行常规教研,本学期线上教学期间的线上教研各组开展比较良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组都做到了:

(1)每周安排一名青年教师说课,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

(2)大家共同听评一节教研课,以研促教,实现共同成长。

(3)共同商量下一周作业布置,确保作业精编精选。

(4)骨干教师说下一周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引领全组。

2.精细打造流程

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活动,探索并确立校本教研五环节——“知、研、行、思、变”。“知”是前提,“研、行、思”是关键,“变”是结果。教师知行合一,谋变求新,走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采取“主题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的形式,做到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准备团队化、反思辩课全员化。

本学期小学部采用协同作表填报的方式,大家可同步看到各级的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内容、答辩团队成员、答辩时间。通过实践,我们的学科组教研已越来越成熟。本学期共有12支教研团队呈现了精彩的同课异构和团队辩课。

3.创新教研模式

积极探索网络教研、主题教研、项目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等形式,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推动教研、培训、教学融合互动,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跨学科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标、教材,各学科协同教研,做到有主题、有设计、有课例、有研讨、有学习、有交流。小学部在十一月、十二月份进行了跨学科教研,既有主题式,也有项目式。

4.强化管理策略

通过强化管理,做到组本教研管理精细化、学科组教研主题化、跨学科教研协同化。

组本教研——做到新课标研究到位、新教材挖掘到位、学生基础分析到位、学习过程设计到位、技术融合支持到位、作业布置反馈到位。同时注重组内的“微教研”,随时随地开展可见的教研,提升整体水平。

学科组教研——采取“主题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的形式,做到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准备团队化、反思辩课全员化。

跨学科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标、教材,各学科协同教研,做到有主题、有设计、有课例、有研讨、有学习、有交流。

校本教研注重三位一体,学习中获得新经验:

(1)我们抓住省教研来锦培训的契机,推选青年教师上课让专家点评;组织全员教师参与培训学习;近距离掌握培训重点,全方位了解中考内涵,提升了教师学习力,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优秀教师先行培训学习,回来后介绍学习成果,带动全组共同进步。在全市教研活动中,我校有五个学科教师进行了教学成果展示,11名教师获锦州市学科岗位大练兵特等奖与一等奖,成绩喜人。

(五)提高看护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双减”政策,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外,开展文体、艺术、阅读等社团活动,一二年级要切实做好富有特色的班级看护。

1.严格作业管理,服务彰显实效

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中对作业的时长要求,合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及时完成家庭作业。

2.加强特长监管,助力全面发展

对每周一次的选修类特长课和每周三的整班特长课严格考勤,加强巡课监管;选修类特长课和整班特长课任课教师需在开学初制定并上交课时计划;按照学期初教师提交的课时计划期末随机抽取验收内容进行质量考核。

3.坚决执行“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方面,利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来破解作业设计中遇到的困扰遇难题;另一方面,设计多形式的社团活动与学科服务,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有拓展、有兴趣、有提高、有成就。双项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六)强强联手,知名学校协作体实现合作共赢。

本学期,我们作为省内部分知名学校中的轮值单位,承办了教学研讨、学情调研、质量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开展有序,效果显著。协作校之间的交流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开阔的教育视角。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以此为平台,跃上一个新台阶。

六、以研促教,共研共进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发展战略,做好国家、省、市各级专项课题的研究及管理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课题引领,科研攻关,逐一解决学校发展规划中需要落实的问题;坚持科研实效性,以开展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强化科研实效性和领域覆盖面,做好“致真教育”课程体系下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学期,我校有5个市级课题结题,立项7个,2个省级课题结题,10个省级课题立项,荣获锦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七、众筹智慧,深植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继承和发扬已有的“真•实”文化,浸润师生心灵,促进师生成长。用智慧的方式,做真实的教育让“真•实”文化深植师生心间,在“净化、绿化、美化、信息化”的静态校园环境中,成就一种动态的“真•实”文化,达到“让一草一木说话,让一砖一瓦动情”的境界。各部门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阵地讲述实验教师团队的故事、学生团队(含班级小组、艺术队组、社团等)的故事、学生个人校园内外的感人故事,体现实验人“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品格和“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走廊展板、班级板报、宣传标语等阵地,大力宣传弘扬学校文化。

八、众志成城,联袂服务

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 让“真•实”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防患未然的安全工作,以校区为单位的教导处、安全处、总务处—年级—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与隐患排查体系,预防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严抓不懈的卫生工作,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做贡献;有条不紊的财务工作, 体现在公用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体制,秉持后勤变前勤的服务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精益求精的食堂工作, 实现了“零事故、零利润、吃的好”的工作目标;追求卓越的网站工作,成为“展示学校风采,宣传办学特色,推介教育新理念,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促进师生发展”的窗口和平台;攻坚克难的智慧校园工作, 实现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现代化。

本学年,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荣誉715人次,学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荣誉66项。

成绩代表过去,希望满载未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乘势而上,扬帆起航,以众人划桨的气势,凭借敢到中流击水的信心勇气,乘风破浪,穿越重山险滩,将更多学生送上成功与胜利的彼岸,让更多的人因知识而改变命运,让更多家庭因子女健康成长而和睦欢乐!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