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同课异构富诗意
9月19日,八年部地理同课异构在锦绣校区如期开展。八年组万丛和牛晓晴两位教师精心准备,多次磨课,为同仁呈现了精彩的地理课堂。党委书记张洪东和教务副主任李鹏参与听课评课,为地理人助力。
万丛老师的课以各路英雄华山论剑为主线,由四个阶段组成,一:广邀群豪,论剑入围—找山;二:重塑经典,华山论剑—记山-;三:九阴真经,奇宝现世----翻山;四:倚天剑出,强者归来—析山。以学生闯关层层递进,讲练结合,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是高容量的地理课堂。本课设计风格偏向新国潮,国风,重塑经典。如:记忆山脉,运用横、竖、撇、捺、弯钩,非常形象,让学生们和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如:地形区的学习万老师巧妙地用平原霸主、高原枭雄、丘陵独尊、盆地英雄等来描述,令学生一目了然,形象又富有趣味性。万老师的课突出地理核心素养,从整体到部分,按照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横向联系知识,富有实效性,突出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牛晓晴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这些地理基本核心素养全部贯穿到教学当中。牛老师地理教学基本功功底深厚,板书设计精美,一幅标准的手绘中国地图赫然展现在黑板上,让人佩服。整节课以地形导学图作为任务指引贯穿始终。任务清晰明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牛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们快速记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记忆山脉时,以大量古诗为素材进行跨学科教学来讲解,让陌生的山脉在这些诗词的映衬下瞬间变得灵动起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山脉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体现了牛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如:为了让同学们快速记忆山脉走向和地形区,牛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到黑板上粘贴地形区等任务。让多感官的动手操作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 牛老师的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其乐融融,课堂教学愉悦而高效!


两位老师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跨学科教学—引用古诗词,展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如万老师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牛老师引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在地理课堂中融入古诗词的浪漫,使地理课堂有情怀,有温度。

副主任李鹏评课中强调:课堂要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感官,多种方法,保持学生的有意意识,多一些有意识记,少一些机械记忆。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多一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拥有一双慧眼,教师要捕捉课堂学生生成的闪光点,让课堂充满灵动。
张书记评课时强调一堂好课的标准:一:看教师;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抓住学生的心,是否是新颖的适宜的教学设计;看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语言,肢体,板书,板画,处理整合教材的能力。二:看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训练形式是否多样,学生是不是感兴趣,学生有没有课堂生成。看课堂效率快慢,看学生效益有无变化,看课堂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三:看氛围:学生是独学、对学、还是群学。四:看教材、看课标:课堂内容要具体化,问题设置要层次化,层层递进,实现有深度的地理课堂。五:看手段:课件的设计及教师手中的笔就是最实用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