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五年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精彩多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3-09-21 12:40

“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跟老师进行一场比赛,看咱们俩谁能快速的将这些数字送到相应的部落?”“同学们,九月底我们就要召开运动会啦,咱们班一共45人,走方队需要每5人一组,能正好分完吗?”

新学期第一次数学学科组教研,五年数学组两位年轻教师顾云开和柴雅竹勇挑重担与团队教师精诚合作,对五上第三单元《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精心准备,各展风采,共同成长,在同上一堂课中,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品尝着辛勤耕耘的甘甜。









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上课历时两周,两位教师紧锣密鼓地准备教学设计,熟悉教学流程,不断试讲,不断推翻再来。团队教师献计献策,力求精益求精,一展团队风采。







9月19日两个团队蓄势待发,在录播教室开展团队辩课活动。



顾老师重点突出,拓展自然,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验证,交流,总结,实践等数学活动,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学会如何判断奇、偶数,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柴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以即将举办的运动会的情境入手,步步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结论等环节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又层层深入,利用“迁移学习”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练习环节小小的学号发挥了大作用。学生从模仿走向自主,从个例走向归纳,从尝试走向发现,使得学习不断向深处漫溯。

辩课中,两个团队各抒己见,必答题准备充分,选答题思维敏捷,同时引发了对深度学习和生长点的思考。异中存同,同中求异,让大家看到了不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异构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思维的碰撞来审视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副校长祖秀杰用“求真”、“求实”总结这次教研活动,并给予两位上课教师高度评价。对观课教师提出中肯建议,建议大家熟读新的课程标准,保证回答问题时更能有的放矢,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更加得心应手。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