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小学部教导处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3-02-21 16:47

本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为蓝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真•实”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学科为抓手、文化为灵魂、品牌为牵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求真务实,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将是我校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必须千方百计做好的重点工作。我校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深化课程建设改革,继续完善指向五育融合的“致真”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致真”特色课程体系

1.组织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出台了《新课程标准》(2022版),这将决定今后至少十年的义务教育发展方向。我们要继续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践行课程标准,把握好各学科、各学段课程育人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

(1)利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学习《新课标》。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全国寒假教师研修等线上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各级新课标培训;及时向全体教师转发进修学院等上级部门推荐的优秀线上讲座。

(2)组织全体教师以测试的方式,巩固课标学习成果。学校分学科建立课程标准题库,开学初在题库中选取试题,进行全体教师新课标笔试。

(3)组织教师写心得体会,优秀心得体会文章上传至学校网站。

(4)鼓励教师在“新课标”与“老教材”的空窗期,大胆探索创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试题设计中。如结构化教学、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化学习等。

2.优化完善“致真”特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高效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学期我们的重点工作是:

(1)优化基础课程。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这些将是我校推门听课、教研课、学科组教研研讨课重要评价标准。

(2)“亮”化拓展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合力效应”。一是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一校多品”的“1+N”型教育格局,一二年级的课后看护有两节课要有特色。二是丰富拓展课程。我们的预想是拓展课程要由课内走向课外。并尝试构建学科三级体系,以语文学科为例,可构建课内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级。数学学科可构建课内教学、数学实践(主题活动或项目化)、拓展课(类似于奥数)。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各学科教师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展示(所有学科中任意选一个进行展示即可)。以发展学生专长特长。

(3)强化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升学习综合效应,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项目化学习比赛。同时由学校统一确定主题(自我成长、家庭生活、校园空间、锦绣家乡、魅力中国、地球家园),深入推进“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小学部师生全员参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培训工作;每个年级要实施至少一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

(二)探索践行“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所取得的学业成就进行全面测量和科学评价。

1.小学全面实施“致真”学生综合评价。兼顾科学性与多元化、公平性与信息化的特点,让每个学生找到自身的亮点,全面描绘成长过程,勾勒发展轨迹,努力探索《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要求。探索将基础学力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特长潜力评价、习惯能力评价四项内容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三类课程及锦州市“101行动计划”十项能力习惯相互关联,共同指向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一学年,我们已经在一年级全员进行了网上平台填报,本学期,我校计划在1-6年级全面实施。

2.开展多元的“致真”评价样态。组织开展“致真”达人秀,以“挑战、超越、梦想”为主题,学生自愿报名、自选内容,搭建展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组织开展“致真”少年评选,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和榜样。

三、凝心聚力,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分层次进阶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学校要引领每一位教师以具备崇高师德为目标和信念。

开展学生、家长评师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优化教育行风,健全师德长效考核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品质履职

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建设实效性学习型组织。实施教师梯队培养,推进人才队伍“雁阵”工程,使不同层面的教师均呈持续发展态势。尝试构建教师成长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1.全方位实施教师培训工作

以理念提升、技能学习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以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和业务考核为手段,充分发挥好校内外教师培训体系效能,促进教师整体性业务水平提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项目化学习培训,助力教师理念提升和专业发展。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个性化定制教师专业培训——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自觉性,在专业培训上设置自选培训项目,开设自选特色课程,体现自主性、多元性。教师通过培训,逐步唤醒自己的需求意识、主体意识、审辩意识、反思意识、践行意识,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更好地助推专业成长。

3.多层次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从教师的师德、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四个方面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对教师实施分层培养:以老带青“结对子”,依托“青蓝”工程,完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实践锻炼“压担子”,助力更多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竞赛比武“搭台子”,依托教育教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更上层楼“搭架子”,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培育崇尚业务尖子的氛围。

4.尝试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遵循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全景写实性阶梯式”评价,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全景写实性评价的内涵就是把教师所从事的教育职业,作为⼀个风景,所有工作都可以排列出来,比如常见的教师的教材教法考试、教案书写、推门课、教学大赛成绩、常态课、学生家长评师以及学生的作业检查、口语检测、单项检测、期中期末成绩,各级各类比赛等,把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用⼀件件具体的事摆在教师面前,此为全景。这个评价体系分为必做与选做,必做中要求必须达到的标准,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基础。选做则是根据自身的专长。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和发展状况。

5.加强外聘教师管理考核

开学前我校将召开全体外聘教师会,强调教学纪律要求。教导处将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巡课管理,如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外聘教师的不当行为,请及时提醒或上报教导处。对于不能胜任的外聘教师,我校将予以辞退。

6.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验收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对新加入的17名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验收,开学初将对青年朗诵、粉笔字进行第一轮验收。粉笔字不合格教师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小楷书写,教导处将进行跟踪指导,不断考核直至合格。期末将对青年教师进行说课验收。

五、落实双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以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宗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为目标,从打造魅力课堂、夯实教学常规、坚持作业改革、提升教研实效、提高看护水平五个方面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一)落实“三级路径”,打造魅力课堂

在进一步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地落实课堂发展的三级路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课堂;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课堂;合作解决大问题的课堂。

坚持打造魅力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上要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科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构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准确把握本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以便开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帮助教师自己检视和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2.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尝试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3.探索实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的有效措施。学校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幼小、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小整体与基础教育大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补差方案,分析差异、寻找根源、针对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常抓不懈,完善培优补差的策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夯实常规管理,落实教育要求

1.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继续强化作业管理,继续优化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个性化作业的改革;严格落实手机、睡眠管理,科学使用手机、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习惯;规范课外读物管理,指导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书香校园;高度关注体质健康管理,营造积极参加“阳光运动”的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做精“七项常态”,做实“七个到位”,稳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常规性做好教师考核、推门听课、教案检查、巡课检查、教研检查、综合评师、教学大赛工作,实现常规检查改进到位,备课反思到位,研讨效果到位,听课讲评到位,师徒帮教到位,总结经验到位,引领指导到位。本学期的推门听课从第二周开始,大约最晚在四月初结束,语数学科为反向听课。

3.层层把关,提升考试、考查质量管理。保证严格落实考试次数,按照上级要求执行;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保证考试组织的严密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加大对考试管理的力度;保证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制定考生和监考教师需要遵守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保证考试评卷的客观性,小学教导处统一组织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

小学继续坚持非考试学科期末考查;做好一二年级的无纸化综合评价;一至六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学科素养考查。重点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一二年级看图说话或口语交际,三至六年级口头作文;数学说算理或讲应用题。

我们必须要打破唯分数论,每一位教师的心中都要树立完整的“育人论”。未来我校对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可将分为两部分,一是纸笔分数考查,一是学科素养考查。

(三)深化作业管理,巩固前期成果

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改进作业的要求。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探索“计划—实施—反思”的作业改进闭环;教研组要加强教研,探讨“标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断完善各科作业协调和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校小学部的作业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被评选为省优秀成果,但随着全国全面落实作业管理,又出现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新课标出台后,作业管理也将有所变化,提醒我们的全体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四)做实三级教研,提升教研实效

通过三个层级教研——每周一次组本教研、每月一次学科组教研、每学期一次跨学科教研,夯实校本教研,做到教师全员化、内容主题化、方式多元化、组织责任化。

1.突出问题引领

聚焦教学现存的突出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业质量标准转化落地等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引领的教研制度。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持续思考研究,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熟的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

2.精细打造流程

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活动,探索并确立校本教研五环节——“知、研、行、思、变”。“知”是前提,“研、行、思”是关键,“变”是结果。教师知行合一,谋变求新,走向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

3.创新教研模式

积极探索网络教研、主题教研、项目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等教研新形式,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推动教研、培训、教学融合互动,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强化管理策略

通过强化管理,做到组本教研管理精细化、学科组教研主题化、跨学科教研协同化。

组本教研——做到新课标研究到位、新教材挖掘到位、学生基础分析到位、学习过程设计到位、技术融合支持到位、作业布置反馈到位。同时注重组内的“微教研”,随时随地开展可见的教研,提升整体水平。考虑到我们实际情况,一个年组的老师过多,一个学期一人一次研讨课,其余不上课的教师参与度不高,本学期继续实施“卷入式”教研,即首先确定好主题和课题,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备课,共同研课,前一天抽签决定谁上课,让所有人每周都有参与。

学科组教研——采取“主题引领+同课异构+辩课”的形式,做到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准备团队化、反思辩课全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学期我们要继续优化反思,如:可以上“裸课”,可以再增加团队辩课的参与度……

跨学科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托课标、教材,各学科协同教研,做到有主题、有设计、有课例、有研讨、有学习、有交流。上一学期二年级《班级旧物市场》的跨学科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学期初,整个年级的各科全体老师,在确定主题前,坐在一起,看看教学内容中哪些课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可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要至少保证两个学科参与。

校长、教学副校长、主管主任全程参与、指导、引领、管理教研。

(五)提高看护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双减”政策,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外,开展文体、艺术、阅读等社团活动,一二年级要切实做好富有特色的班级看护。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组织教师完成寒假教师研修

2、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考试

3、教师备课

4、上交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5、第一次集体教研

6、新教师朗读、粉笔字验收

7、检查教案

8、组织三至六年级期末考试

三月份

1、开学初视导检查迎检

2、第二周开始组织推门听课检查(关注三级路径)

3、一二年级补测综合素质测评

4、科学学科考试

5、寒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择优推荐参评市级比赛)

6、组织教案检查

7、读书节(读物管理,六年级诗词大会)

8、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9、组织数学团队教师参加全国网络教学设计大赛。

四月份

1、检查教师教案

2、期中作业检查

3、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年组内阶段素养考评

2、检查教师教案

3、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六月份

1、单项检测

2、语、数、英三学科素养验收

3、非考试学科开始考查

4、检查教师教案

5、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跨学科教学研讨

6、一二年级课后看护班级特色验收

七月份

1、一二年级综合素质测评

2、期末作业检查

3、期末考试、评卷、上交试卷分析

4、检查教师教案

5、完成教务处各项归档工作

6、填写学生评价系统

7、学生、家长评师,完成教师评价

8、新教师说课验收、粉笔字不合格教师二次验收

9、期末工作总结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