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三十五)小学部2018级24班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作者:郭述丹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2-10-12 08:30

【活动背景】

今年暑假,学校提出了开展“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号召,以此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问题的提出】

在初步了解配水池战斗之后,我们进行了“配水池战斗遗址”知名度的调查,发现配水池的知名度比辽沈战役纪念馆差很多,来此参观过的人也比较少,于是我们提出了驱动性问题——怎样弘扬家乡的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配水池战斗?



【探索研究及成果】

7月31日,我们相约来到了配水池遗址进行参观。







我们分享了查阅到的资料,围绕驱动性问题——“怎样弘扬家乡的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配水池战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我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定了以下几个探索方向,并选举了小组负责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了项目小组。

1、配水池战斗Logo设计组(高晨曦、郑煦恒)

2、文化创意作品组(吕成尧)

3、配水池公园规划建议组(贾正禧)

4、其它(文学、艺术等)

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

1、配水池战斗Logo设计组的探索研究过程及成果:

在郭老师的建议下,我们Logo组分成男女两个小组,分别行动。

分别建群后,我们在老师的指点下,决定先自学Logo的设计方法,然后从元素、线条、配色等方面在组内交流,进行设计。





我们兴致勃勃地设计着,交流着,当出现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向时,我们困惑了。



上面这些Logo,有美感的不简洁,简洁的又太抽象,不容易看懂!这时,郭老师指点我们再次研究Logo的设计要点,在观察、比较中,我们发现Logo中简约的形象特别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设计中更重要一些,而文字一般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看来只有热情没有知识很难成功!我们调整理念,重新设计,于是出现了——







为了让我们的设计更有内涵,我们还邀请爸爸妈妈再给我们的设计提一些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



8月4日晚,郭老师将男女生的代表作品发到班级群里,经过全体同学投票,确定了班级最终的Logo方案。







2、文化创意作品组的探索研究过程及成果:

旅游时,我们都喜欢买一些纪念品,或是自己保留,或是送给亲友。因此,我们文创作品组的同学打算制作一些有特色的文创作品,来传播和弘扬我们锦州的红色文化。

首先,我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构思,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我们还交流了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谈论了难题的解决办法。



看花容易绣花难!别看一个不大物件,我们用数学方法进行测量、估算;用美术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剪裁、绘制、设计、上色;用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的电脑绘制,还费心思地写上一些文字,进行简洁的表达……

8月10日,我们在群里交流了作品,互相提出改进意见。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们的活动,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的作品在大家的帮助下,迭代升级,变得更加精美:比如我们在折扇背面增加了英雄剪影;在明信片上增加了我们设计的Logo;调整了书签的大小比例;重新选用红与黑对比颜色制作手机支架;增加了立体书的文字说明……

















3、配水池公园规划建议组的学习研究过程及成果:

我们小组建群后,交流了对配水池公园规划的初步想法,并把第一次讨论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我们觉得自己的想法还不够好,于是郭老师建议我们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设想,要有现代感,也要符合我们此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





在第二天的讨论中,我们明确了配水池公园规划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决定用书信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想法。当我们的信得到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认可时,我们开心极了!



4、其他成果展示

为了继承并弘扬家乡的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配水池战斗,热爱文学和擅长剪纸的同学,也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创作。看看我们自己写的诗、独创的剪纸!





【同学们的活动感悟】





【反思与评价】

在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孩子们的驱动性问题源于生活,再现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把知识进行了跨学科整合,他们的研究力、协作力、审美力、实践力、思维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核心素养的综合增长。

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的作品过于简单,缺少自己的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借用家长手机,所以不能及时参与讨论;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地反思收获与感悟……这些将是我们老师在今后活动中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