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三)小学部2016级5班主题式家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作者:李玥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1-08-29 11:53

百年华诞,风雨兼程

忆往昔,百年征程砥砺“同心”

看今朝,千秋伟业催人奋进

前言

锦州这片红色的热土上,革命英雄英勇无畏,前赴后继;革命战役波澜悲壮,彪炳史册。锦州市实验学校5年5班项目化学习小组五名同学杨知羲、寇羽佳、李泽诚、徐明远、韩世洋,在学校“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家庭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倡议下,班主任李玥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支持下共同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走进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一、寻找主题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之一,锦州是辽沈战役中重要战场,这里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悲壮惨烈的战斗、重要神秘的指挥所......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打金走打开了城北的门户,为攻锦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学们的家乡红色革命探访将在配水池遗址进行。


二、确定问题

为什么要攻占配水池?这里有哪些革命英雄?为什么配水池战斗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战斗之一?如何呈现配水池战斗的革命精神?为更加深入了解“配水池战斗”,为建党百年献礼,我们以如何设计完成一件锦州红色印记创意作品,传扬红色精神?为驱动性问题进行了项目化学习活动。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以“走进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驱动任务,通过收集资料、遗址调研合作完成“配水池战斗遗址”解说稿的撰写;合理规划路线,在家长的配合下参观“配水池战斗遗址”;整合过程资料,学习美篇的设计与制作;发挥特长,完成展现红色印记的美术作品;学唱革命歌曲,为革命烈士献歌;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厚植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四、实施过程

构建小组 明确分工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组成员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查询资料,采访调研,合作交流,深入研究,为解决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知识学习 查阅资料

小组成员在锦州市少儿图书馆集结,通过上网查询、纸质书籍借阅等方式搜集“配水池战斗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红色历史。






与家长共同观看电影《大决战》和《国家记忆•锦州血刃》




深入研究 走进配水池战斗遗址

初秋的清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着朝阳来到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聆听历史悲怆的回响。


同学们怀着敬仰之心,带着项目问题来到配水池战斗遗址,徐明远妈妈就同学们的疑问进行现场讲解。






这座看似普通的小房子,目睹了80年前日寇对我中华大地的肆意践踏,亲历了70年前国共两军最惨烈的那场战斗,见证了锦州城自建国以来逐渐发展、繁荣的历程。




配水池位于锦州城北高地,毗邻锦朝公路,原为1937年日军建的城市供水设施,后为国民党军驻守,是解放锦州必需争夺的战略要地。








国民党守军自喻“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1948年10月12日8时,战斗开始,担任进攻配水池任务的东野3纵7师20团1营,面对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一营在营长赵兴元的率领下,在师、团炮兵的支援下,在3营7、9连的配合下,顶住国民党军在装甲车、飞机掩护下的立体攻势,经十小时激战,先后击退国民党军三十余次反扑,攻占了配水池。战斗结束时,1营伤亡600余人,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配水池战斗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为攻锦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听——墙壁上斑驳的弹孔在向我们慢慢诉说……




忆往昔,峥嵘岁月,倍珍惜,和平年代。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踏着新世纪的征程,满怀千万倍的豪情,吹响前进的冲锋号,时刻准备着……

五、活动成果

一段段鲜红历史再现眼前,惨烈是革命战斗的代名词;无畏是中国军人的气魄;敬佩是我们对先烈的真切缅怀;感谢是我们生逢盛世,不负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用声音传颂红色历史:史迹无声,内心波澜,驻足遗址,追寻历史。穿越岁月的时空,我们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了冲锋陷阵的号角,看到了英勇无畏的战士,感受到坚强挺拔的脊梁。

点击观看视频一

我们用歌声向你们致敬:歌唱你们的伟大,歌唱我们的敬意;唱出铭记心头的感谢,唱出小小少年对祖国真挚的爱。

点击观看视频二视频三

我们用画笔书写光明未来:镌刻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不负时代,书写出小小少年对祖国的责任与担当。请您放心,这盛世如你所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六、总结反思

走进配水池战斗遗址,走近家乡红色历史,小小少年们在项目化学习中成长,在红色精神洗礼中汲取力量。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新时代的明媚少年,笑魇如花,定不辱使命,报效祖国!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