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物形象卡,搭建阅读思维的“脚手架”——“深入学习理念下整本书阅读策略”课题研究进程

作者:宋瑞华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21-12-29 16:10

绘本,作为儿童早期的阅读刊物,它的教育价值不仅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还为儿童终身阅读能力的形成打开了一扇门。课题组发现:低年级学生读绘本,更多的会被书的人物所吸引。

行动一:搭建阅读“脚手架”,让思维活跃起来。

如何让经典人物形象教会学生形成终生发展所需要的普世价值,引导学生塑造审美素养的基因密码,从不同角度助力孩子的自我成长,提升思维与概括能力,认知生活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课题组设计了“人物形象卡”作为学生阅读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处探索。

我们看到:学生通过读书后的静心反思,将书中人物的个性、爱好、事件提炼出来,能够有策略地展开阅读活动,展现阅读成果。学生在思考中,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阅读思维。从孩子们稚嫩的文字中,能够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正在从他们喜爱的书籍中汲取养分,收获快乐童年。




行动二:师生合力“攀高峰”,让思维深刻起来。

科学研究表明:阅读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在儿童成长早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此时,课题组低年段的成员正带领学生们经历这个关键期。在引领学生读书时,大脑中所有与阅读相联系的信息都会被激发,能让孩子的独立思辨力、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那我们就要用上符合儿童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班级阅读中,我们“共读一本书”——《月亮生日快乐》。通过鼓励孩子们寻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促进孩子的个人成长。

行动三:养成阅读习惯,让思维自觉起来。

阅读是精神内核的体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见世界、见众生、见自我。见世界,即学生在阅读中视野开疆扩土;见众生,即在阅读文学作品中阅人无数,窥见世间冷暖;见自我,即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悦纳自我。文字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实现读者与作者共情通感的桥梁。学生在阅读中,既实现了和作者情感上的交流,也让学生学会了客体思维、换位思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孩子幼年,则是阅读习惯的最佳培养期。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出他们爱阅读的习惯,孩子长大后,阅读就不会变成负担,孩子才会愉悦地遨游在书海里。


















行动四:陪伴阅读成长,让思维厚重起来。

的确,一张张“读书银行”记录了孩子们的读书之路的成长轨迹,更是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的一粒粒读书的种子。一对爱读书的父母,就是孩子未来画卷最美的底色。这种无形的教育影响足以滋养孩子一辈子。阅读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默默耕耘才能静待花开。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唯有在父母坚持不懈的陪伴引导之下,把阅读习惯刻进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让孩子伴着书香成长,这将是孩子童年时代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