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试行)

作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 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0-02-26 00:00

锦实字〔2010〕4号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战,严重脱节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学习科目增多、知识难度加大、教学难点集中等难题,难以适应,原有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初一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搞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发展,避免两极分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的发展,这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为使中小学顺利、科学衔接,特制订此方案。
  一、中小学衔接的组织机构
  组  长:丁 新
  副组长:李宝忠
  组  员:谢艳平、敖 波、杜 莹、佟德文、苏万飞、
  王冬梅、孙燕鹏、于 越、王迎笑、祖秀杰、
  李传宏、王 音、曹 慧、顾小华、陈 维
  二、中小学衔接的内容和途径
  (一)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衔接
  要想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小学阶段必须打好基础,培养能力,为学生各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1、夯实双基,教会每一个学生。
  ①有效备课(会教)。
  从教师的备课入手,改革备课模式,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师的个体备课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师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最终让备课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平台,成为“教会每一个学生”的前提。
  ②有效上课(教会)。
  只有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逐步达到“教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许出现上课拖沓,导致讲不完或练不上、练得少的现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规定:导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新课控制在15——20分,练习检测控制在20——15分。
  ③有效辅导(会学)。
  本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每天的关心班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使学生当天知识当天“消化”。辅导时我们要求:A教师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辅导内容。B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C遵循面向全体、分层辅导的原则,同时特别关注学困生。
  ④有效作业(学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教师摒弃题海战术,追求具有实验学校特色的精编作业;摒弃“一刀切”,追求具有实验学校特色的分层作业。
  2、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
  ①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将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细化为三个层次。
  ②分层次进行课堂教学。依据制定的分层目标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因层而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
  ③分层次进行课堂练习。依据制定的分层目标设计课堂练习,所设计的练习要因层而异。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提高练、拓展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收获。
  ④分层次布置作业。从基础、提高两个层面布置家庭作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题可做为选做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内容较少、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到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进入了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解决好初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应了解对方的课程标准,熟悉对方的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进行比较、补充,进行衔接。
  1、专业引领
  开学初,请中学教研组长为小学教师做关于本学科的课堂要求、考试标准和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
  2、联合教研
  五、六年级的教师和中学教师,每月开展一次中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包括听课和研讨教材,让中小学教师在研讨中熟悉对方的教材。
  3、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在每周三校本教研时,认真钻研双方的教材体系,找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本学期与对方有联系的内容重点研讨并落实在教案中。在各自的教学中进行联系和有机渗透。
  (三)学习习惯的衔接
  进入中学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占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注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传授知识本身。它不但是每个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的需要,而且是他们终身都将受益的一件大事。
  1、小学教师从低年级开始,从看书、写字、听课、思考、分析、表达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
  中年级在巩固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读文审题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
  高年级在巩固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搜集信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检查修改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
  2、初中教师应继续巩固和培养小学已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
  (2)树立榜样。
  (3)持之以恒的训练。
  (4)及时检查评估。
  (5)形成良好的风气。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关键。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要求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布置一些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  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复杂的内容,逐步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要求教师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书写和规范答题上为学生做出榜样;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书写和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纠正。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做错的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成册(错题本),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形象。到了初中,教师讲得更精炼,理论性、抽象性也更强。为了使学生在升上初中时能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的用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一至四年级采用小学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流程: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探究发现(经历学习过程)——交流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科学练习(形成学习能力)
  2、五、六年级各科教师适度采用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七年级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游戏活跃一下课堂气氛,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兴趣等,尽量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知;同时应有意识的放慢教学节奏,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新生在不断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实现自然过渡。
  (六)教学评价的衔接
  众所周知,小学的教学评价侧重于激励,初中的教学评价侧重于选拔和甄别,但教学评价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于通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1、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学研讨活动,让中小学教师在研讨中熟悉对方的评价方式并加以学习运用。
  2、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要注重教学质量,五、六年级各学科的检测和评价要与初中接轨,增加难度,将原来的7:2.5:0.5改为7:2:1;适当缩减基础知识的考查,增加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3、中学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鼓励性评价,坚持正面诱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在第一次期中测试时应当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权重,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
  三、保障中小学衔接的措施
  1、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检查指导。
  (1)建立巡课制度。由教务处每天派一名主任进行课堂常规检查,涵盖课堂纪律、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发现亮点,指出不足,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建立听随机课制度。教务处三位主任每天各听1—2节随机课,重点考察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发现并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3)主管主任深入每周三的校本教研监督检查。要求教研组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研究中小学教材和课标,找出本册教材与对方教材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并落实在教案中。教导处将以不定期的形式进行抽查,及时了解教师对此内容的执行情况。
  (4)学科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教案,对教师每课制定的层次化目标、设计的层次化问题、层次化练习和渗透中学知识点等内容要详查。发现亮点,指出不足。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依据有效备课和中小学衔接的要求评出等级。
  (5)年部主任每月月末进行作业检查,检查内容为学生书写情况、教师批改情况、家长签字情况等,并在例会中及时总结通报。教务处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作业,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教师批改情况、家长签字情况等内容评出等级。
  (6)由年部主任负责,每月组织五六年部与中学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一次,熟悉初中的相关内容,为做好小学生心理、习惯、学习等方面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评估跟踪,提高教学质量。
  (1)搞好平时成绩跟踪检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有计划地适时开展月检测和单项检测,以检测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双基的落实。
  (2)搞好月考、期中、期末的命题和评卷工作。命题时,四——六年级的各学科考试的题型向初中题型靠拢;评卷时,要严格执行评卷标准:文科按答题点给分,理科按步给分。
  (3)每一次检测都要收集统计学生成绩,查阅试卷,纵向、横向比较,组织教师搞好试卷分析,有的放矢,保证教学质量。
  (4)指导教师做好补差计划,督促教师平时加强中下生辅导和作业批改,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5)组织开展学生规范书写工作,端正学生的书写态度,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作业册、月检测试卷、单项检测试卷、期中测试卷和期末测试卷上增加卷面分5分。

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