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且行且思——授课之道,长善救失

作者:黄 彪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审核:曹桂馥上传:刘威更新时间:2019-07-04 09:08

教学必须扬其长、避其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因势利导,可以帮助学生把缺点转化成优点,促使其不断进步。面对学生、家长对教师与日俱增的现实要求,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该发扬优点,减少缺点呢?

记得我曾听过一位优秀教师上的“比武课”,课题为《用好跷跷板,写出好文章》,这位教师将幼时的小游戏与写作的抑扬手法结合起来。教师先选课文《蝉》作为例子,告诉学生怎样做一个跷跷板。接着,又选择了“蚁球战洪水”这个点,带领学生发现蚂蚁的智慧。教师巧妙地将抑扬之法与“跷跷板”结合起来讲授,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任务。寓教于乐,学为所用。

这种教学艺术、教学契机的掌控,可能来源于环环相扣的预先设计,也可能来源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也可能是学生随堂的一种反应触发了教师的灵感。教师适时把握这种教学灵感,是为人师者的一种智慧。

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观人思己,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太过于程式化,是否太过于一厢情愿,是否真正对学生进行了实效性指导。外出学习时,我开始关注语文教研的前沿动态,逐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追求一课一得。

受到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院长王佑军“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及“作文微点探究”的启发,我在深入思考,如何构建扎实而不浮躁、深入而不浅表、有实效性的指导而又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作文课。

哲人曾说:完美是数学中的一条渐近线,无限靠近却永远不能到达。但不要忘记,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

在我的班级,学生写作大多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写人物经常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放慢眼前的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我备了一节作文课《绘出人物形与神,细节来写身边人》。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悬疑”环节,让学生竞猜小片段,看看片段中描写的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在上课之初,竞猜环节就掀起了一股小高潮。导入环节活泼灵动,学生的竞猜欲望很强烈,然后再讨论细节在人物塑形方面的作用就顺畅自然许多。

整个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只要平时有积累、有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个性化语言,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异彩纷呈。打破了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僵局,出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佳段。

如果能将学习教艺、交流经验的活动常态化,把每一次课当作是一次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机会,那我们一定会每时每刻都在进步。把每一次课都当作“比武课”来上,虽然在现实的条件下可能会有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可如果把这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那将是为师者的一种境界吧!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公安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26日第9版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