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2岁小学生杀母案件:儿童这些心理问题值得重视!

作者: 来源: 网络审核:曹桂馥上传:刘威更新时间:2019-06-10 16:00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儿童心理的调查表明:88 %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

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行为在12岁至18岁孩子之间已经屡见不鲜。

如今孩子心理大不相同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始终绕不开独生子女话题,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集全家的财力和精力于一人。他们享受到了最好的生活待遇,却失去了磨练自己的机会;他们志存高远、抱负远大,却害怕失败畏手畏脚;他们接受多种文化观念的洗礼,却还是承载了三代人山一般的期望。

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也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因此,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各种高强度的竞争,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结果,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人际交往焦虑接踵而来。

良好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程度,还可能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等情况。因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

01亲子关系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指出,在儿童成长初期,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如爱、信任、鼓励和支持等能使他在与其他人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这种情感能帮助儿童顺利地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相反,如果缺乏父母的疼爱、照顾,会使儿童变得孤独、无助,还会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障碍。

生活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中(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的孩子,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麻烦,比如容易出现激怒、孤独、悲伤等消极情绪与个性品质,还常常对学习、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等等。

02父母的教养方式

有的父母对子女缺少关注、理解、支持,忽视对孩子精神需要的满足;有的父母对子女采取专制态度,过于严厉,过多期望,无视孩子的权利与自尊;还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限制孩子自身能力的开放,其人格往往也无法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与调查表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较全面、正常。

03父母的个性

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情绪稳定,尤其是对子女怀有深厚的、稳定的教育情感,处理问题耐心、细致,性格开朗、大方,与人交往充满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正向的影响。

04家庭氛围

在良好氛围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交流情感,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相互之间能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家庭的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家庭成员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这种氛围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

养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全面发展才能说明孩子在健康成长!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