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模式下成熟的我——黄晶晶

作者:黄晶晶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5-16 14:50

开学初听到学校要求用新模式上课的消息,挺没自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自己对初中教材本身不是很熟悉;其二,担心新模式提供的教学环节课堂上不能完整做到。后来组里开会,吴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并分析了新模式的优点,为我们打气增加信心,还让组里有经验的赵广梅老师为我们写出第一课的教案,提供一种借鉴辅助我们上课,这才让我稍稍的松了一口气,开始了新模式下的备课。

在赵老师的教案中,我读到了老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我特别欣赏的是“指导自学”这一环节,这是多年教学的一种积累,非常具体的教授学生方法,真正的“授之以渔”,较以前的教学规范了,我也能学到新的东西,我开始对新模式有了兴趣,认为这是给新教师的一次机会。

接下来就是上课了,和学生有了简单的沟通,学生看上去也很期待。第一重要环节就是出示目标,并适当的解释,还算顺利;“议”这环节,时间把握是个问题,原来的课堂模式“议”是重头戏,当然时间占得较多,可现在后面要紧接着“练”,觉得仓促。按照教师心理,“议”没讲透,就觉得本节课的亮点没出来,“水过地皮湿”,不算是成功的课。怎么克服这种心理,既能把要讲的内容讲透,而且能自然地过度到“练”的环节,真的需要仔细的考虑琢磨。

在我看来,新模式课堂的亮色在“练”,这是和原来的课堂不一样的。原来的语文课堂几乎都是分析,然后以一种单位,或一课,或一单元,进行集中练习。现在新模式每课都练,我是赞赏的,源于我在听理科课时很羡慕这种先讲后练,我认为优势在于有些学生觉得似乎是听懂了,可自己动手做时,很多问题就产生了,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可从没想过语文课堂也可以。挺兴奋的,我想要做好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设置好练习的梯度,让学生既有兴趣的接受,也乐于思考。

还有最重要的环节“写反思”,我觉得每种新的课堂模式,其实都是一种摸索,一点一滴的记录真实的第一感受,是自我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模式探索的过程,我是喜欢新事物的,所以我对此过程乐此不疲。

除了这些自己的思索,让我对新模式有整体和直观认识的就是吴老师上的引路课,名师讲名篇本身就是一种欣赏,吴老师对新模式更是运用自如。我在想,我们一直在强调用新模式上课,可吴老师的课只是把新模式当做一种载体,并没有受其束缚,还那么流畅自然,是什么让吴老师做到如此?思来想去,我认为还是吴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有内容层面的还有模式层面的,只有这样新模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希望我能做到,做一个真正成熟的老师。

在新模式下,我对学生还有个设想并付诸了实践。

语文这个学科,可以说越到高年级越会失去“学生的心”,很多同学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语文课成了大多数同学的休息课或理科的习题课,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情绪,老师越讲越缺少激情,照本宣科,陷入一种不良循环中。我对此一直也很苦恼,力求找到一种有效途径解决,所以想到,是不是可以以建立档案的形式去评价学生,虽然是硬性的监督,但就目前学生的心态而言,也不失是一种挽回这种尴尬局面的方法。

自认为想法不错,有了想法就要做,具体实施起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在心理上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为了让自己做的有成效、学生重视,自费买了精美的文件夹、彩色纸,先从外观上征服他们;然后在封皮上写上老师的寄语,“我们的成绩和荣誉都要靠自己争取,加油!”接着用中考的实例证明语文的重要性;再去找平时的语文成绩,做成表格,一目了然,让他们明白在语文中是进步还是后退,清醒地认识自己;在这以后,写上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客观、真实,既能鼓励他们,也能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不足,这虽然很花费心血,但我相信老师的评价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涟漪。 我是很希望在新模式下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希望我的努力有效的践行新模式。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