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生出错带给我的启示——张伟

作者:张伟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3-10 15:23

在办学理念“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的引导下,我用心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提高个人素质;用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新规律,以提高教学水平。学习颜色类单词的时候,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我设计以“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 go shopping.”的情境引入,以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在玩与乐中掌握了新知识,他们是课堂的小主人,可以说基本践行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然而课后,当我面对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笑脸时,一个情景却挥之不去。“让我们一起来看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最后买了什么?‘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pencil. ”学生自信的回答。我不禁为我们师生的默契配合暗自高兴,于是追问:“What color is it?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 It’s a purple. ”。我顿时不知所措,问题出现了—— 学生在颜色单词前面加了一个“a”,把“It’s purple.”说成了“It’s a purple.”。 回过神儿来,我立即说“It’s a purple?”想利用升调语气来提示学生的错误,以便他们自纠。“No”,果然他们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他们理解了。接着我像往常一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练习,他们两人一组,一问一答,说的很起劲儿,这是长时间以来英语课上养成的好习惯,习惯培养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穿梭在学生中间,我发现还有学生犯这个错误,我耐心的反复用升调语气纠正他们的错误,“It’s a purple?”,学生吐了吐舌头,自动改正了错误。就这样,每每学生犯错误,我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纠正,直到下课为止,依然还有个别学生处于模糊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错误屡禁不止的现象呢?我不禁反思。

反思之一:纠错方式单一,应做到多种纠错策略适时运用、灵活运用。

我们都知道,就像吃东西,即便是天天吃大餐也有吃腻的一天;上课也是一样,纠错方式雷同使用,也总会有失效的时候。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把“It’s purple.”说成“It’s a purple.”这样错误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策略,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拓展练习中,仍然有人在犯同样的错误,我当时有点儿着急,也有点儿迷惑不解了。我知道,纠错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告之、学生重复、教师重复、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运用体态语、学生互纠、教师纠错等。或许当发现大多数同学在犯同样错误的时候,我就应该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操练,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强化学生对正确目标语的使用,同时也会避免对一些无谓的小错逢错必究而浪费教学时间,也许那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以后我纠错时,应该避免过多的使用同一种纠错策略。在选择纠错方式上,也会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水平、性格特征及情感因素,做到多种纠错策略适时运用、灵活运用。

反思之二:课前预设不足,应培养学生细观察,多积累的好习惯。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犯这个错误呢?我不停的问自己。“It’s a panda.” “It’s a tiger.” “It’s a monkey.”……许多的句子忽然在我脑中闪现,我恍然大悟,在学颜色单词以前,我们第一单元学的是关于动物名称的单词,反复接触到的句型就是 “It’s a……(动物类单词). ” 原来如此,由于学生们年龄小,正是这种由“It’s a……(动物类单词). ”到“It’s ……(颜色类单词).”的负迁移使学生们反复的犯了把“It’s purple.”说成“It’s a purple.”这样的错误。而这恰恰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作为教师,我应该预见学生有可能犯的错误,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争取教学的主动权。就本节课而言,如果课前我能预设到这种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并想办法帮助他们区分,也许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了。下一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区分两个句型的方法,例如:小动物会吃食物,而颜色不会,“a”就是为小动物们准备的食物,所以说动物类单词的时候,我们要把食物“a”加上,否则小动物们就会被饿坏了,而说颜色的时候就不要加“a”了。我想这样一来学生也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必然会对新知产生影响,如果是一种负迁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相似知识的不同处,然后对其进行反复的,层层递近的操练,直到完全掌握为止,“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