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例谈“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李玥

作者:李玥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3-09 15:18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它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情感;它在关注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经历与体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材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实力,才能达到“教会每一个学生”的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去做呢?我认为,适当处理教材是前提。

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设计了下面一组图文情境作为引导。

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如果用数表示从第一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第2个盒子呢?与同学进行交流。

怎样用数表示从其他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与同学进行交流。

应该说,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又为学生提供了活动与探究的空间,明显优于单纯传授知识。

但是照此思路授课之后你会发现,虽然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进行了活动与探究,能较轻松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实际上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也不清楚学了它有什么用。学生始终处于一问一答地被动状态,思维显然未被激活。

这节课学生的主体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得到了什么锻炼呢?都值得我们反思。

如何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教者创设一个“超市有奖销售”的情境:有甲、乙、丙三家超市。到超市买东西,可以参与摸奖。规则是:一次只能摸一个球,只要摸到红球,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甲超市是6红6白,乙超市是1红7白,丙超市是5红3白。问学生“如果去买东西,你觉得在哪家超市比较合算?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选择丙超市,原因很简单,只有丙超市的红球比白球个数多,所以摸中红球的可能性就大。

接下来,教者变主动发问为被动寻求帮助,以乙超市老板的身份请同学们帮乙超市,把“想个办法让乙超市摸中红球的可能性超过丙超市”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时有可能出现用分数表示并比较大小的方法。

然后,教者趁热打铁再提出一个问题:甲超市也调整了红、白球个数,变为8红2白。现在你们能判断甲、乙两个超市谁家摸中红球的可能性大吗?在学生用其他方法解决不了时,他们一定会用分数表示并比较大小的方法。

这时,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红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的层面上,并没有与深层次的“摸中红球的可能性大小”联系起来。这时教者要加以引导,抛出三个问题,即“什么情况下一定能摸到红球?用哪个数来表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能摸到红球?用什么来表示”“在这两者之间的,有可能摸中红球的时候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使学生明确“红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摸中红球的可能性”,让新旧知识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实践也证明,正是由于放弃了既有的定向诱导,把主题图处理成可操作的场景,孩子们的思维才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更值得一提的是,放手把数学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提高。如教者以乙超市老板的身份请同学们帮乙超市,把“想个办法让乙超市摸中红球的可能性超过丙超市”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想束缚一旦打开,就能表现出超乎我们想象的创造力。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那么活跃和多样,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很多种方法。正是由于教师的“放”,才成就了学生的精彩发现:学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发现”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应该说整堂课的精彩都归功于对教材地处理,这样适度地处理教材是真正的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教材与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注重了过程,渗透了思想,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用教材教”更符合新课程理念,它体现了以下四点:

1.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

2.教材是“范本”和“依据”,可以进行开发和拓展。

3.教材是载体,但不只是知识的载体,通过教材要实现三维目标。

4.以人为本。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作为数学课程重要实施者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机械地“教教材”,在备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心理规律,适度地加工教材内容,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