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落实“七一”讲话精神,办出实验学校特色——郭寻梅

锦州市实验学校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的体会

作者:郭寻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1-07-24 15:34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讲话精神,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锦州市实验学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建设,确保我校“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把党建、德育放首位,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深入职业道德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学校党委将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提高党员素质放在首位,常抓不懈,设置“先锋岗”等六个岗位,促进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先进性。通过教育活动,无论老党员还是新党员,都时刻不忘党的近期奋斗目标和最终奋斗目标,胸怀远大理想,踏踏实实地工作。学校每个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乐于奉献,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表现了优秀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学校党总支要求每个党员做到“两过硬”,即思想过硬,业务过硬。凡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艰苦的工作都要求党员去摸索、去探讨,带头搞教学改革。

2.反复强调“精神立校”理念,深入教师精神建设

“精神立校”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基于“精神”的作用。精神是动力,精神是活力,人只有精神旺盛,智商与情商才能达到极至;这时的人才具有创造力;二是基于学校的使命: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学校负有传递人类“精神”火种、培育拥有可贵精神的接班人的任务;三是基于学校负有建设校园文化的任务,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

精神立校包括宣传“实验精神”、熔铸“实验精神”。宣传实验精神,就是要让锦州人了解实验学校,关爱实验学校,认识到锦州市实验学校是具有“锦州精神”的锦州人自己的学校;熔铸实验精神,就是要让实验学校的师生勇于探索实验,敢于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向未知领域迈出第一步。为此,在建党90周年之际,学校被中共锦州市教育局委员会评为先进党委。

3.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

只有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教书又育人,才是抓根本。我校以党委为核心,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年部以及教研组的协调作用,组成一张结结实实的“德育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例如,“创文明班集体”活动,每月一小评,每季一总评,每学期一表彰;除此以外,陆续开展了“与绿色食品为伴,让科学饮食成习”主题活动;“安全伴我行”主题活动 ;“落实德育目标主题中队会、班会评比”、“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系列主题班会、爱心捐款活动等多项主题活动。还有每周一次班会,每学期两次家长会以及经常性的团队活动等等。这样一来,学校面貌迅速改变,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二.以“教会每一名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发展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1.办社会满意的教育,是实验学校最大的心愿

实验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和后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幸福奠定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是播撒阳光的人,把阳光雨露公正地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同时,教师又必须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荫,能让学生在这片绿荫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建校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实验学校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效。

2.“教会每一名学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我们正以深入落实“做事求实,做人求真”为核心的系统的办学理念“教会每一名学生”,为家乡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教育专家称:“教会每一名学生”实为至真至善之举。教会每一名学生,它涵盖五方面内容:
(1)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人、有修养的人、知感恩的人、自觉践行真善美的人、个性凸显的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是实验学校的育人目标。

(2)教会学生做事。让学生拥有做事的能力是我们“教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会学生形成自理、自律、自立、自强、自觉的能力。

(3)教会学生做学问。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是我们全力攻关的课题,我们集中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经验创立了实验学校的教学模式。

(4)教会学生健体。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项终生锻炼身体的技能是我们正在达成的又一个目标。

(5)教会学生审美。审美必先增强艺术修养,必修一门艺术才能,我们让每一名学生都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学会或舞蹈、或唱歌、或美术等一样艺术特长。

3.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验学校特色发展步伐

(1)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既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又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此,我们创建了“五项常态、五个到位”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师自主发展。例如,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培优补差。①对学优生鼓励大胆探索研究,鼓励超前发展,鼓励学有专长,提高其综合素质;②对学困生及时做好课外义务辅导,力求缩小生间差距,提高转化率。③重点辅导后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不会的地方,就是教师要教的地方。通过转变后进生来缩小生间差距,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

(2)深入教育科研。学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汲取教育理论营养、拓宽校本科研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科研质量,促进我校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3)实施艺术教育。学校小学部艺术工作继续全面贯彻办学理念,深化“班有特色,人有特长”的改革,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艺术特长活动,使全校学生情感得到极大丰富,思维得到创新发展,艺术修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培养教师,锻造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1.教师培养目标上有阶梯性

我们的做法是:建立起以特级教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为骨干的教师发展体系。学校以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发挥已有“名师”的作用,挖掘和培养新的教学骨干,从而形成教学骨干——准名师——“名师”的培养目标体系,产生逐级滚动效应。

2.实施“青蓝工程”,在教师培养的方法上呈多样性

教师成才成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同样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成名环境。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中,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工作:

(1)引路子。即给教师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培养教师要及时帮助其确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教学方法的成型分时间要求,教学艺术的形成定阶段目标,教学风格的发展提参考方向等等,同样,学校也对其他教师提出发展目标,努力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从而造就更多的名师。

(2)厚底子。即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夯实其成名的基础。名师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渊博的学识、较高的理论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建校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业务进修提高工作,通过“函授”“自考”“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专题讲座、聘请外地“名师”传艺等形式充实教师的知识,同时,我们抓住“教育管理年”“科学发展观”等契机,规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对列入培养对象的教师更在时间、经费上优先安排。

(3)架梯子。即为教师成名成才架设台阶,帮助其不断向上攀登,在教育园地里脱颖而出。在健全学校级、市级教研网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拜师学艺,外出取经,开展“说上评”和教学大比武等活动。逐级选拔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逐级推优举能,帮助其站稳脚跟,打响教师牌子,拾阶而上。

(4)压担子。即对教师委以教学上的重任,并不时向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要充分信任和使用教师,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求教师定期拿出教学成果来,主持教科研课题,开办专题讲座,上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研讨周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让教师在压力中奋进。另外,注重教师教学心得的积累和提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成果大多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差不多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日记”。因此,我们倡导教师重视教学心得撰写这一环节,平时让教师写《周记簿》《教师继续教育手册》等,定期让教师拿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来。

(5)设台子。即广泛为教师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不少教师反映,当名教师一靠自身素质,二靠机遇。这个机遇从物化的角度讲,就是为教师创造出名的条件、出名的场所。通过开展“说上评”教学大比武,组织上公开课、观摩课,派出参加培训,组织教师素质风采展等活动,千方百计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快速成长。仅今年一年,在市“小荷杯”、“脱颖杯”、“创新杯”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达10人,获二、三等奖的8人,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的3人,前不久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的2人。

3.在“名师”培养过程中注重全面性

一是注重大面积提高和小面积培育同步进行。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有高效益的教学。名师毕竟是少数,因此在加强名师培养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在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功夫。只有教师素质的大面积提高,才能保证“名师”持续不断地出现。这是名师的基础所在,也是名师培养计划的最终目的。

二是处理好面向长期的学历进修与针对当前的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岗继续教育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强的特点,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学业务知识的快速更新大有裨益。因此,我们将学历进修和在岗培训两者都列入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是注重让名师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我校的四位特级教师、20位学科带头人、36位市级骨干教师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我们还要花大力气加强名师的培养。

四是做到教学上成名与思想上“创优”齐抓。名师不仅是教学水平高、教育能力强的教师,更应该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育人者,教师应该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养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名师”更应该朝此方向努力。要继续发扬热爱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在传艺中增强师德修养,在传艺中传承良好的师德,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名师”。

我们实验学校,一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依托,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奋力拼搏,与时俱进,豪情满怀地向新目标前进。

锦州市实验学校 郭寻梅
2011年7月20日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