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中小学无痕衔接——祖秀杰

作者:祖秀杰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3-01 11:32

在落实中小学无痕衔接的实施方案中,我侧重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从把握教材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端正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树立科学观念,实现学习习惯的衔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把握教材体系,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内容较少,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到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进入了扩展和应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了解初中的学习任务,注意缩短小学与初中之间的知识跨度。

(一)专家讲座,把握教材体系。

开学伊始,我们小学教务处邀请中学教研组长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全解中学数学教材,特别是重点全解七年级教材,引领小学数学教师熟悉中学的教材内容,把握中小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同时,为全体教师明确了需要衔接的重点知识板块,即: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数与式的过渡,由算术法解答应用题向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

(二)联合教研,衔接教学内容。

在专家讲座之后,我们组织小学五、六年级和七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彼此熟悉教材,针对衔接内容,寻找无痕衔接的切入点,并达成共识付诸实践。

1、组织单项检测,夯实计算能力。

由算术数向有理数的过渡,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这就要求教师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为此,我们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集中教学口算、计算和应用题 ,以便用充足的时间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同时我们每月组织一项检测,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计算教学的衔接打好坚实的基础。

2、遵循学习规律,重视方程教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有优越性。小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刚到初中往往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必然会影响成绩。因此,我们要求五、六年级数学教师要重视方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数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方程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性,实现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二、端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再加之知识的抽象性也比较强。如果学生仍旧依赖教师,则学生自主性不强,必然影响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低年级继续推进“四步教学法”。

我们在一至四年级仍然采用小学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探究发现(经历学习过程)——交流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科学练习(形成学习能力)

2、高年级尝试“导读探究,先议后练”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与中学的衔接内容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为了实现无痕过渡,我们要求小学教师适当的放一放,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我们在五、六年级推行中学的教学模式,即“导读探究,先议后练”。

三、树立科学观念,进行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阶段科目较少,内容较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习习惯的衔接不可忽视,我们在高年级注重培养了学生如下的学习习惯: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被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启动思维,引导思考。

要求教师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环节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能独立思考,存在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在解题规范上为学生做好样子;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目前我们分年段组织教研,已经统一规范好口算题、竖式题、脱式题、应用题的答题书写格式,并以样例的方式下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有样可依,以规范学生作业。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复习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做错的技巧性强的题目收集成错题本,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对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无痕衔接,我们仍需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旨在用大数学观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