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顾晓华

作者:顾晓华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3-01 10:36

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一个个鲜活、稚嫩、纯真的生命,从事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工作,神圣的幸福感、沉甸甸的责任感伴随着我一年又一年。五年前带着一份淡淡的满足走进了实验学校的大门,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在我面前轰然打开:做人求真、做事求实的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催我奋进;“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促我反思;“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使我认真思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学校积极倡导并推行的“中小学衔接课题”、“班有特色、人有特长”的理念引导我走向教书育人的新境界。

几年来,我奉行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真理,探索并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习惯导航、能力引路”是我的教学‘追求’;“严中有爱,率先垂范”是我的教育风格;“同心同德,科学管理”是我的班级特色;做一名有思想、有智慧、有爱心、幸福的班主任是我的人生目标。而有思想、有智慧是科学管理班级的有力保证,我就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研究、创新,做一名有思想的班主任。

理想的教育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的。学生在老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而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读书,尤其是教育经典。于是,再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和郑洁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教育家一起告诉我:只有读书,才能提升人生品位,超出“匠”的局限;打开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使我的教育教学变得开阔、灵动、开放、乐观;读王晓春的《做一名专业班主任》,让我从“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找到做一名智慧而幸福的班主任的快乐。于是,一篇篇来

自实践的教育随笔在我的案头越积越高:《3.1班学生的语文故事》、《孩子,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一百天的奇迹》等等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他总是不断地处理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面在总结自己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一面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

“教会每一个学生”是深入实验学校每名教职工内心的办学理念。作为70多人大班型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知道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哪个班能没有差生呢?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更具实效性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学校提出了新的“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在这场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调整和规范自己的教学步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班学生的现状是:全班共73人,实验前达到优秀能有40人左右,保持良好有10人左右,有十几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还有2人从入学开始就在与及格作斗争,从没胜过。分析原因是,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仍很薄弱,家长散养的多,对孩子有期望值但不懂教育的多,所以,造成学困生比例比较大。而班级优秀学生多的原因也缘于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方面、读书能力方面、阅读兴趣方面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那必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在等喂,差生吃不消的状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充分考虑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认识前提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学业成绩和学习品质为主,综合分成优、中、下三个层次,人数之比大约为6:2:2。这一年里,我每天都在思考这样分组合适吗?科学吗?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根据学生发展中的变化调整分组?如何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针对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认知前提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于是,备课时,我不仅要备教学流程,还要备每个流程中每个问题都适合什么层次的孩子回答,让每个层次的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既有思索过程,又有成就感。这样备起来真是很累,有时自己都要烦了。但是当上课时,看到课堂上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时的兴奋表情,感受到孩子们回答正确或有所收获时的喜悦神情,我对自己说,值!留作业、批改作业时更要分层留,分层表扬和鼓励,这样才不会让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也给中等生前进的动力,给好学生创建发散思维的空间。

一年多的实践,让我初尝喜悦。上学期,我班拿到了学校语文学科所有单项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期末市里统一命题考试,我班及格率达到了100%,优秀人数达55人。年级9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20人,而我班就占了11人。

二、创建特色班级,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

我知道,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所带的班级也无任何特色。于是,每接一个班,我都有几个最得意的保留节目:

1.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打造阳光班级

在实验学校,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思想,一个个响亮而富有时代精神的班名会不时映入你的眼帘。当四年前初秋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我和我的孩子们身上时,我们就在阳光下携手开始了阳光之旅,愉快地走过了四个春秋。如今,“阳光班”这个名字已在校园内唱响。一走进我们四年一班,你就会发现:每天黑板上方的“阳光心语”是师生间心灵的一种对话;每天的“阳光语录”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心声;每天的“读书时间”传递着孩子们对生命、对人生温暖的感悟;每天的《萌芽》班报舒展着孩子们的个性与特长;每周一次“阳光班会”是孩子们对自我的一种反思和调适;每学期一次的“阳光人物评选”张扬了孩子们的特长和智慧。这些有声有色的活动,让班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充满阳光。

2.读书积累,让书籍帮助孩子打开视野、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班有特长,人有特色”是实验学校的教育品牌。捧起一本好书,就是捧起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动书页,就是翻动一个海洋。为此,我班特长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最是书香能致远,名人名著伴我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名人名著沉浸孩子们的童年,让他们感悟名人的成长历程,从小树立伟大的志向。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让孩子爱上阅读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家庭,一位热爱阅读的教师。我平时喜欢读《读者》、《报刊文摘》、《智慧背囊》等刊物,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挑选出来读给学生听。这些故事有内涵有意味,我读着读着也被深深感动。学生听得十分认真,有时一个故事听下来,他们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听。听后我安排适当的讨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提升对文本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分享不同的观点。

在班有特色的活动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走名人之路。例如:建立“名人图书馆”成立班级图书区,每人当一天馆长。要求其看完一本书,要写下那一本书阅读纪录,并以手抄报等形式加以反映;每天认识一位名人和他的一些作品:黑板上有名人简介,板报上有名人成长经历,墙上挂学生写的名人名言书法作品;每个学生确定自己最崇拜的名人,把名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搜集该名人的相关资料,学习他成功的秘诀;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书,作班级读书名人,如今班内已出书二十多本。学生升入四年级,我开始每月带学生读一本初中必读的名著.读每本名著前,我都要用一周的特色活动时间向学生介绍这本名著的梗概、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这样,一下子勾起了学生读此书的欲望。不用我提要求,这本名著就会出现在孩子的书包里,走进学生的视线中。

如今,我班90%的学生已经爱上读书,50%的孩子已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过的书有痕迹,有摘抄,有感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诚实的种子、爱的种子、正直的种子,而洋溢书香的班级给这些种子提供了沃土。因此,在学校的“班有特色”活动检查评比中,我班被评为“AA”级特色班的最高荣誉。

3.教育故事,让孩子每天在实践中知对错,辨荣辱,明是非。

许多班主任深有体会,面对个性越来越张扬的学生,再用传统的说教很难得到良好效果。于是我发现,运用一些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搜集并整理了厚厚几册的小故事集,而孩子们由对故事的期待到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的成长历程,就是沉淀对与错、是与非心路历程。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上学期学校进行的家长评教活动成为教师和家长议论的焦点,我没有想到家长给了我至高的评价:很满意率100%。看到这个数字,更加坚定了我奋进的决心。

几年来,自己在工作中也取得点滴成绩:曾被评为“全国小语学法先进个人”、“省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区一级名师、被市教师进修学院聘为“语文兼职教科员”、市“德育整体构建体系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被评为市“行为规范示范班”、“三好班”。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土地,大陆就少了一点。”作为实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如果我初尝开花结果的喜悦,是这片土壤给了我奋进的空气、学习研究的养分;如果我初品挺立山巅的快慰,是这座山峰托起了我的枝条,给了我不断探索、奋力伸展的无限空间。我幸福着,因为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学生幸福着,因为幸福的路从实验学校这里出发!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