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把德育工作做细——郭聪冲

作者:郭聪冲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戴进更新时间:2011-07-19 11:36

德育工作是育心的工作,育心的工作特别需要细作。做细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进德育。没有问题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所以问题会层出不穷,

解决问题“多快好省”,德育工作的发展才无止境。为此,我在德育工作中,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解决教师欲述不达的问题 

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靠教育,二靠规范管理,三靠学生自律。在规范管理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因为急于求成在处理违规学生的方式上过于简单,造成一些学生阳奉阴违,当老师在时守规守纪,老师不在时违规违纪,守纪时只是为了不被教师抓到,一但被抓,就千方百计的找理由辩驳,甚至采取逃离的方式,更有甚者会与教师发生争执,激化了师生的矛盾。这样就违背了我们通过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衷。

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常常违反纪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与学生年龄段有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专家称第二反抗期,犯错误实属正常。二是教育管理不够细致,内容不够生动,形式不够活泼。学生自律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引起学生共鸣和震撼。学生自律意识不强。三是对自律教育重视不够。俗话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四是没有把学生组织起来,自治不到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端正教师观念上寻求改变,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的管理由表层进入深层,发现学生违规不能记录在案,给班级扣分就可。关键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危害,让学生心服口服,敢于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其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要求,让班主任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欲述不达的问题。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管理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管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表彰严于自律的典型。这是中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二.解决新班主任德育经验不足的问题

新班主任,尤其是初登讲台的班主任,由于带班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常出现一些方法上的失误,导致班主任很累但效果不好,德育工作收效不大。常出现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我定位不准,师生关系的把握有偏差。一味的和学生搞好关系,使得学生与老师亲近有余,敬畏不足。学生慢慢的失去规则意识,对班主任的教诲不够重视,不利于班级工作和学生的成长。时间长了,班级纪律松散。

(二)过分严厉,师生心理距离太大。老师过于强调“严是爱,纵是害”,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学生犯错,犯错后处罚过于严厉,严而失落,使得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间长了产生抵触情绪,表现为不配合或者直接反抗,师生缺乏和谐的关系,德育工作陷于被动。

(三)缺乏鼓动学生的能力,班级管理疲软。缺乏激情,缺乏号召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德育工作缺少激情,对学生的说教没有说服力,德育工作收效甚微。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除争取加以集中培训力度;听校外专家讲座、听校内专家讲座、听优秀班主任讲座。之外,还加大了个案研讨的力度和新班主任“一事一议”;随时随地向他们传播老班主任的做法。使班主任的培训做到了“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三.解决学生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内表现很好,然而在校外都走了样,有些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即注重学生校内行为习惯的养成又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把校内外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课”。建立了家庭联系制度,以便学校、家庭及时沟通信息,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考核学生家里的表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品格。

开设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和学校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目标一致,并形成合力,校内有养成教育,家庭也实施教育养成,让家长们知道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会成就一个幸福的人生,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