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参加研讨周的收获之《其乐尽在不言中》——刘新晶

作者:刘新晶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1-05-31 13:59

2011年3月18日下午1时20分,锦州市实验学校教育教学研讨周启动仪式在小学部多功能厅举行。标志着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周拉开了序幕。这是实验学校“主流引领发展、特色成就未来”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又一次大练兵,是对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又一次强势推动,是履行“实验、示范、窗口”之使命的又一次特别行动。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有不同学科的10位教师为全校200余同仁和联谊校的50名来宾展示10节公开课,并全程展示该10节课的校本教研。期间还要展示两节主题班会,交流4名教师的育人经验。

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但都不约而同地把语文这门艺术的科学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诠释,它不仅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和个体生命力的尽情昭显;这些好课还给听课的老师带来艺术的享受,它们如诗如歌,让你遐想回味,让你赞叹不绝;酒的清醇,茶的芳香,让你细细品味,让你思考其中蕴含的课堂艺术,让你感受每个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仔细回味这些课,不难发现它们共有的特点,那就是“在现实的大地上追求诗意的栖居”。现实的大地是根,只有扎扎实实进行训练、进行指导、进行适当讲解和引导,才能将一粒粒知识的石子巧妙地投进孩子的心底,沉到他们的心海中,为以后个体生命的成长泛开层层涟漪,荡漾出无边的美丽。这些风格迥异的课,各具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其中有以下两点印象颇深:

1、对目标定位的准确把握。一位专家呼吁:目标定位,应是一个永不被遗忘的焦点。这个应被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点。目标的明确集中是一节课的主线,其它手段方法的使用都是在给这条线串上若干个灯笼,灯笼的作用就是为了过程的指向更加清晰,针对性更强。语文教学是一门追求艺术的科学,语文独具的诗意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风格迥异的不同景观。语文教学的风格可以追求诗歌意境般的唯美,可以追求散文那样的质朴清新,也可追求哲理性文章那样的耐人寻味和深刻。你可以寻找文中深处一种精神内化的感人力量憾动学生的心灵,如语文教师市教学能手史春秀老师的《寻找时传祥》又一次展现了实验人“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办学理念,同时对于目标定位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

2、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教学的理解。课堂上老师都十分注重以生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课堂,数学课上佟瑶老师不仅在语言上充满童趣,而且在课的设计上也努力迎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从情境的导入到游戏的穿插,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她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找一找、摆一摆等认识了《平面图形》。市骨干教师单秀岩老师的《运用公式法》一课,展示了先进的教学思想,以“仔细观察,为的是理解;努力的理解,为的是行动”入课,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用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两位老师都切实有效地践行了我校“导读探究,先议后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得兴致勃勃。两位教师的课,应用了本校的“四步教学法”、遵循了学校不同年段的具体的德、学、能培养目标。同时还体现了“中小学无痕衔接”的要求。

还有很多思考的东西,如多媒体的慎用巧用,教师课堂语言的评价引导艺术等等,这些都是好课呈现出来给人留有余思的问题。尽管本次活动容量大密度高让人感觉有点累,但听名师上课让你听有所感,听有所思,听有所获,其乐尽在不言中!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