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上好一节课——郭寻梅

作者:郭寻梅 来源: 实验学校审核:曹桂馥上传:王美艳更新时间:2011-05-30 10:3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接下来,我就今天的这节课,拓展延伸说上几句。

众所周知,我们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秉承这一理念,如今的课堂教学小学部推行“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部推行“导读探究、先议后练”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都成为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真正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基于此,我认为要上好一节课,就要牢记“准、清、活、实”四个字。

一.教学目标要立足一个“准”字——突出我校“精神立校”的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这堂课要完成的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师生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说白了,就是解决这堂课“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课文是唯一的依据。要突出本课的特点,选准训练的角度。然后,基于学生的实际,体现教学目标的分寸感和层次感。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有如下三个:

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

2.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

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如果我在自己的教学班上课,我可以将其同时打出,让学生一上课,就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但是,8.7班的学生我并不熟悉,所以,我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我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进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之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从而完成目标三。

教学目标确定了,上课时要做到方寸不乱,积极地导教、导学、导评价,这样上好一堂课心理就有底了。

二.教学思路要讲究一个“清”字——突出我校“科研兴校”的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

我校初中部:“导读探究,先议后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我的理解:导(走进去)(感受)——读(走出来)(领悟)——议(再进去)(积累)——练(再出来)(触发),最后顺利到达终点。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我先走进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进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写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终于让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三.教学方法要注重一个“活”字——突出我校“方法优校”的理念

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我们大家脱口而出的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教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课堂上没有教师的作为,就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我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

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痴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突出我校“特色强校”的理念

我校的七大目标之一是:推行模式,实现两个有效。这就要求我们课要上得实在,知识扎实,训练求实,学风务实,教风踏实。

课堂教学的实,说白了,就是教学效果良好。按教学目标完成了任务,课堂上该读的读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背诵的背诵了,该练笔的练笔了,该训练的技能到位了,形成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我这节课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

1.因为对上课班级的学生不熟悉,有时放不开手脚。比如,我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

2.我没有合理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等等。

下面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年轻的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科研处 郭寻梅
2011年5月21日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