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实践与反思(以《辨认方向》一课为例)——胡佳梅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胡佳梅发布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然而在实践时,由于把握不当有时会出现“为了情境而情境”、不符合教学实际,或自行设计,坚强附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科学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我结合我执教的《辨认方向》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面向全体,能调动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否则如果只有小部分学生参与,就很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信心,这样的教学情境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我在第一次执教《辨认方向》(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识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我所创设的情景是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中心,让学生说说周边的旅游景点分别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什么方向。一节课下来后,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不是很高。听课组教师告诉了我其中的缘由。我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只有部分学生听说过几个旅游景点,大部分孩子对我所出示的旅游景点都很陌生,所以只有个别孩子感兴趣,其他的孩子们都不怎么感兴趣。二、在授课 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牵着孩子走,没有发挥孩子的主题地位。听课组教师给了我很多的宝贵建议,对我详加指导。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出发,力求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使教学情境切实可行。教师切忌将教学情境设计得过难,过高,过繁,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否则学生对教学情境就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第二次授课时我将创设情境换成了谈话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哪几个方向?你能指指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吗?在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新方向?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我让孩子们以实验学校为中心,说说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在实验学校的什么方向。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还安排如下教学环节:制作方向板,听口令做动作,说说你周围的同学都在你的什么方向,说说老师在你的什么方向,涂一涂等教学活动。整节课孩子们都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这次的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只有贴近孩子现实生活的教学,只有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真正的调动孩子的学期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知,更好的运用新知。感谢听课组教师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对我细心而耐心的指导,感谢听课组教师及时指出我的缺点与不足,使我有机会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感谢听课组教师给我的宝贵建议,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一直牢记听课组教师给我的宝贵建议,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