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思品:因材施教 整体优化(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如何运用分层教学)——董文清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董文清发布时间: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分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顾及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多数学生各展其长,共同发展,集体提高,是当今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教学环节入手,在思品课堂分层次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及自己的要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粗略地将学生按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并能作出归纳和总结,自觉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在适当的时候能做到知识的迁移,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做到自主预习、复习,运用相关知识获取新知识。B层要求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知识内容,独立完成练习,有提高的潜质。C层是能基本上掌握课标规定内容,课后能复习,学习基本的解题方法,重在培养基本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要搞好分层教学首先是分层次备课。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难度降低,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问题的设计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重在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课堂教学分层次是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提高学识水平的过程。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策略,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不断进步。比如在讲授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时,应从感性材料入手,一个小故事、生活中一个真实的案例、几幅生动的图片、一段视频、学生自编自导的一个情景剧等等,然后再根据所设置的情境,层层设问,步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宏观把握,化整为零

教学过程中,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具体的部分,逐个讲解,减少难度,加强学生的接受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个中心问题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记忆和把握。

3.分层设问,层层递进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好课堂提问的环节和内容,能有组织地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由低及高逐层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识记水平;第二层是理解水平;第三层是应用水平。设问时必须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即每一个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要有利于后进生、中等生的提高,又能帮助优秀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4.分中有合,帮扶提高

分层次教学并不排斥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反而恰恰是结对子学习的好方法。在安排学习内容时,较为简单的内容若不讲解,则中下等学生可能不明白,若讲解则浪费优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这时可采取分层帮扶法,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弱点。

例如,教师在讲解前可先将需解决的问题分为两类,即中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内容,让中下等学生优先解决中低层次的问题,学习中如果有困难可向优秀学生请教,优秀学生则注重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在教师讲解时,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略讲,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集中讲解,这样既提高了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解决了优秀生的学习困难,可谓两全其美。

5.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五、收集信息,调整层次

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层次的可变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学生划分的层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需要重新定位学生层次,层次的改变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激励机制,因此需及时调整学生层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期中期末检测、谈话等不同方式,收集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灵活地调整学生层次与教学的具体方法,使分层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相互沟通。教师也要发挥其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层面、小组的搭配,进行动态的把握,根据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竞争向上,但同时要注意不可调整过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尊重学生,本着师生磋商的态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教师要体现双向性和民主性。

总之,我的体会是思想品德课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使学生知识掌握更容易达标,而且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困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变。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