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历史: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阳光(分层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陈袅娜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陈袅娜发布时间:

《摘要》: 

我们实验学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生源复杂,教师也来自四面八方,地理位置也很特殊,位于城乡结合部,这就造成我们学校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所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设计出多样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历史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大方向来讲,课标和教材就是我们历史课堂要贯彻的内容。虽然标准规定了教师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但是怎么教,即怎么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让学生达到标准的要求,仍然取决于教师。让学生达标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策略可以使课程多样化,且具有可调节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多样化  可调节性  激励

《问题的提出》:

我们实验学校学生的差别很大,既有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同,家长素质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层次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所以如果在教学中仍然以统一目标、统一进度进行同等难度的教学,显然不切实际,分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测试、辅导、评价等环节更有针对性,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知识提升的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良好氛围,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我们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每天上学走进教室无精打采,好像学习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没有斗志,自暴自弃,这和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是有一定关系的,你不学,我让你学;你听不懂,我逼你听;你不交作业,我惩罚你。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逃课或退学。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机制,因材施教,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 、什么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及水平差异等,因人而异地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1、以人为本,兼顾全体

分层教学符合以人为本原则,因为它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对立统一。积极意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应学生生长的和谐教育环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接受素质教育的权利,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关注学生情感需要,避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产生的被冷淡的感觉,更好的关注他们。

2、面对实际,量力而行

我们实验学校,正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差异很大,所以对他们的教学,就应该因人而异,正如孔子所说得那样,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基础很好,家庭教育也很好,有一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速度、难度、深度及广度上也有所区别,实现各有所进,“一个也不能少”的基本目标。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才能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学中的浪费,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展其长,从而构建公平民主、团结协作、相互促进、高质高效的和谐课堂。

三、分层教学的机制与途径

1、把握好学生层次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据小学学生生源实际,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智力情况等差异为依据,参照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组为基础较扎实,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B组为基础和能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为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学。

2、确定层次性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分为识记、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其中“识记”和“理解”层次是A B C三组同学均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掌握”是A组B组要求达到的中级目标;而“运用”则是A组同学所达到的高级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上,让课前设计学案ABC三组分别设计学案C组根据课文注重知识的普遍性,强调“是什么”,达到基本目标;A组B组注重知识的深度,强调“为什么”达到中级目标;A组进行多角度分析,强调问题的立体性、专题性,让他们走在老师前面。如在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能力目标时,要求C组阅读课文,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内容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什么?新中国步入世界舞台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是什么?B组同学则要能根据课堂讲解质疑问难,做选择性回答。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有哪些?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有哪些?对A组的要求就更高了,除完成B组的任务,要能归纳与推理。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然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那么,与“一边倒”倒向苏联是不是矛盾?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都能学有所获,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面向中间顾及两头。对A层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并重,在记忆的基础上懂得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的来龙去脉,对其因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能运用知识进行纵横向历史问题的比较、分析,即用基本史实分析推理解决有一定深度的历史问题。对B层学生, 以知识记忆为主,即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识别和记忆,能运用识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合,并能直接应用知识解答简单的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又有兼备其它层次学生的环节。保证A层学生“吃得饱”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了”。教师要精心设问,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各层次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思考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人人积极参与、个个有所授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完善练习测试。课后练习和测试是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出多样化的题目。大致分成三种类型:基础题(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在基础题上,稍稍向纵深扩展,题目的类型稍有变化,B、C层学生必做,A层可选做);拓展题(难度较大的题目,以变式题、综合题为主,C层学生必做,B层学生可选做)。

4、对C层学生多采用表扬评价,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及肯定,慢慢减少对学习的排斥感,从畏惧、厌烦学习变为愿意学习。对B层学生,要多采用激励评价,既肯定其成绩,又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一起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各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改编为顺口溜形式去趣味记忆。《中英南京条约》改为“割让香港不列颠,赔款2100万,开放五处通商岸,英货税率共同签”;《马关条约》改编为“割让辽东澎台岛,赔款白银2亿少,沙市重庆苏杭跑,投资设厂税收少”;三是为C组提供“补救式”辅导,帮他们查漏补缺,释疑解惑,防止知识负积累。如与他们共同整理单元知识框架,给出“树干”,引导他们添加“树叶”。促进他们增强信心,提起兴趣,向B组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实验学校在分层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起色,过去上课只能瞄准班上中、上游学生,不得不暂时放弃其他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同时也为学困生的掉队而苦恼。现在,通过利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尽量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A组“吃得饱”,B组“吃得好”,C组“吃得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我们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特别有干劲,每天上班觉得很充实,一年一度,春华秋实,在教师的岗位上,我已经走了十多个年头,我会继续努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