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因势利导(谈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李敏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李敏发布时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因其多姿而美丽,世界因其个性而绚烂。特点是区别、是不同,亦是自我的精彩。尤其是主宰世界的人,更是各具特色、千变万化的。

那么,作为教育这项关乎千秋万代的事业,它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结合学校的校训:做事求实,做人求真。依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智力开发有早有迟,学习发展有快有慢,这样就造成了班与班之间、生与生之间差距极大。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一、目标设置分层

这里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

1. 朗读背诵全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梳理文意。

2. 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 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完成第一个目标

学习中等的同学完成前两个教学目标:

学习优秀的学生完成这三个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心理,都有被表扬的心理,都有想成功的心理。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多,得到认可和赞美的时候就多,对学习的认可程度和渴望的程度就高,在学习上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就可以越学越好。那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得让差生吃得了。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课堂提问分层

恰当及时的课堂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次提问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例如在《细柳营》第二课时的复习检测环节中,我设置的都是最基础的问题,包括第一课时中的基本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等知识点的检测,这些问题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的,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我选择了学困生。这样,在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我就立即集中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并建立了他们的自信。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分析性问题,例如:“这篇课文的写法。”,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概括。这时,我选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这时能举手的学生大多为中等生或优等生,这类问题也是适合他们的。这样,课堂提问就面向全体了,同时也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问题设置的难度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面学生的积极性。还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的评价,不论鼓励还是表扬,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分层

初中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导——读——议——练——结”,尤其强化了练习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能够最为及时,最能准确地提供信息反馈,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设计练习也能够检测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同时,课堂练习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

新模式下的课堂练习要求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考虑分层指导时间。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课堂练习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思有所进,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的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以《背影》为例:

C组:巩固题——熟读课文刻画背影一段文字,找出其中的动词,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B组:提高题——问题设计——概括第6自然段的文意——作者如何刻画背影的?——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A组:作者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

四、背诵默写分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一定量的优秀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主句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可见经过背诵的一事一物总会贮藏于心中,在适当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夯实背诵默写的能力,语文组的教师采用过关式的筛查,规定时间,规定内容,规定数量。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背诵量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背诵目标。目标达成者给予表扬,有时也会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激励学生积极背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海量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默写的时候,我也抓紧时间面批,我首先检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写得快,边看边改,及时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并说:“看谁能赶上他们”,以此带动一批学生。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人成长的必须,有了良好的教育,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就会进步了。”

那么,分层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能够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