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李兵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作者:李兵发布时间: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能与他人合作,测量并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经历了两次试讲,听取师傅的意见,反复修改之后,昨天终于讲完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自己虽然在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具有主体地位,而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不应该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作为一名新老师,害怕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的过程,所以存在着“牵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师话语太多而学生说的太少的现象。比如说在一些提问环节,害怕学生回答不上,就使用了让学生填空式的回答,如:树叶表面的什么就是它的周长?学生仅仅回答了“一周的长度”,却没有很好的从整体上去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让学生说到底什么是周长的含义的时候,在课件上直接出示了周长的含义,而没有放手给学生一些探讨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就会使很多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在测量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时,只是让个别孩子汇报后,自己又说了很多测量周长的方法。在数一数图形周长的时候,自己在前面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数。其实这些环节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将课堂还给他们,在教学时提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慢慢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制造问题:比如说你是怎么测量的?让学生到投影下展示周长的测量方法;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到黑板上数一数;老师这样测量可以吗?举出一些反例让学生加深对于周长含义的理解。总之,这节课我对于学生的关注比较少,而对于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关注得较多,没有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多向其他的优秀教师学习。

其次,细节决定成败,在本节课我忽视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以至于本节课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一:课件上出现一个小错误。第二只小蚂蚁的赛跑路线不规范,多出了一块,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却没有注意到,所以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要注意到每一个细小的地方;第二:对学生监管不到位。如对学生提出要认真听讲、要看黑板的要求后,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这样做了,只提要求而没有付诸于实践,如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出要求后,停顿一下,等一等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教学效果会更好。第三:在让学生摸一摸桌面的边线的时候,没有指导学生怎么摸,有的学生只是摸了桌面的一个边,但我却没有及时指出来,忽视了这个细节。其实我应该要向学生强调周长应该是要“首尾相连”的,从起点出发再一次回到起点,这一个细节我在很多环节都忽视掉了,如:画边线和数周长时都没有强调,以至于学生在数周长时头脑混乱,数错。其实,我觉得要想注意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是非常是不容易的,但经历了为期三周的听课之后,我发现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都能很好的注意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能够把课件熟练应用,能够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听讲,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想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的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后,由于本节课是我在实验学校第一次参加学科教学大赛,所以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一些紧张,许多环节都是由于紧张导致课件提前就播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但我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下次在上公开课时我一定不会紧张的。

反思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最后一天的最后一节课,等待的过程确实有些煎熬和不好过,结果虽然也差强人意,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却成长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这里我想感谢实验学校,给了我很多历练和成长的机会,感谢祖主任对我的栽培和指导,感谢师傅的热心帮助,感谢姐姐们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3年1班这一群相当给力的孩子们,请相信李老师,我一定会努力教好你们,努力爱你们的!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