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马玉荣

来源: 锦州市实验学校作者:马玉荣发布时间:

《数字的用处》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来探究设计编码的一般规则,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体会编码的科学、合理、简洁、明了,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完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本节课,在新知的呈现上,我和书本上知识一致,按照书本上传授知识的步骤先组织学生独立设计编码,再认识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相应的意义这样一个模式。设计编码的时候从多方面考虑编码应具有有效性、简洁性。通过对不同编码形式的比较,得出最优的编码方案。联系实际时,学生了解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学生在认知上可以先归纳概括学习,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解答,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新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设计了猜一猜游戏,猜生活中常用的数字编码的含义,特别是网络数字用语886,201314的引入一方面从开课就抓住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字编码简单、方便的作用。

2.所选教学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周围实际。

身份证号和邮编号都可以表达出有关地址的信息,所以我在备课选择教学资源时,不是按照课本给定的例子,而是创造性的选择了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介绍自己身份证号中的信息,直接给出实验学校的邮编等。这样一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和自己有关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过程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但我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去设计,而是先思考借书卡号的编码需要体现哪些信息,让学生体会到了设计编码要有一定的规则,并且通过给学校设计借书卡号这一环节,让学生理解设计学校统一给学生编码需要表达哪些合适的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编码。我认为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堂要真正体现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4.个人比较猜测,提升自学能力。

在解读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时,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了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但对于其他知识我并不是一味告诉,而是通过学生课前自己查找,汇报自己调查的成果来完成。汇报交流后,让学生结合刚学到的身份证编码的信息来分析老师的身份证号码和其他人的身份证号码。就这样,让学生在探索中猜想,在猜想中验证,他们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地释放,也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之处。

1.对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想一想”没有运用到教学中,实际上此部分是体现数的另一个作用,可以将一些定性的问题数量化。对此内容的目的我没有充分体会到,导致备课时,着重备了其它三部分内容,忽视了数学处理问题的另一个基本方法。最终导致整节课课容量稍有不足。

2.课堂生成精彩不足。本节课,在学生的资料搜集方面,我只让学生收集了自己的身份证号,而对于邮编的信息只是我提供了一些,然后让学生比较探索。这样,课堂上学生感觉稍有被动,在此环节的生成不足。如果,课前我让学生事先搜集自己身边的信封或自己家人、亲人的邮编,然后展示比较、探索。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课堂更有可能出彩。

总之,一节好课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中形成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课标、细心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个人教学技能,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