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孙卓远

来源: 实验学校作者:孙卓远发布时间: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创设了糖水比甜的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我们原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比糖水的含糖率,并通过这一情境抽象概括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二、建立模型,启发学生思维。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发现规律,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中,要不断的发现,善于总结规律,才能永远进步,获得成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是在建立了比的模型的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4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旨在学生初步感知“比”的概念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但相同数量单位的两个数可以有比的关系,不同数量单位的两个数也可以由比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在理解了两个数相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层层深入,抓住了比的本质特征,培养了学生归纳类推能力,初步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同时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趣味练习,提高学生能力。

练习是课堂的延伸,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再练习的环节我设计了找班级中的比,福尔摩斯侦探术、找身体中有趣的比,黄金比等有趣而富有实效的练习,这些背景资料和故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的有关知识,但更多地带给学生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可以使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科学的数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的人文力量,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做到对教材背后知识的深挖,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例如对本节课,如果在备课对 “为什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续价值在哪里?” 等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

将此文章收藏到:
栏目汇总导航